第176章 說服力不夠(第1/3頁)
章節報錯
女主角終於來了,這是一張熟悉的面孔,既出演過《西遊記》中的蠍子精,又演過《三國演義》中的祝融夫人,還曾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出演過多部具有內地特色的所謂商業片。
李芸娟,眼睛很大,嘴唇豐滿,鼻樑挺直,臉部輪廓分明,再加上她略顯小麥色的膚色,極具異域風情。但人家卻是地地道道的京城人,出身京劇世家。
她在戲裡飾演一個旅店的女老闆,一個帶在孩子的單身母親,她的旅店是三人在押解過程中停留的最重要的一站。由於老鄉的關係,李公安對這位女老闆特別照顧,經常幫忙幹活,還幫著教育孩子,女老闆為此喜歡上了樸實能幹的李公安。
電影嘛總歸要有點愛情元素,李公安是公務員,雖說年紀大點,但有保障,會體貼人肯幹活;女老闆一個人帶著孩子,開個小旅店並不穩定,特別需要一個男人遮風擋雨。這種愛情特別寫實和淳樸。
其實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寫實,比如之前拍的一場在長途汽車上的戲,脾氣暴躁的司機對售票員動輒就是罵罵咧咧,售票員雖不服氣卻不敢回嘴,只能暗戳戳地翻白眼,並且說跟司機打情罵俏的女老闆的壞話。
這年頭司機是有技術的人,方向盤掌握在他手裡自然就是老大,而售票員誰都能幹。女老闆為了進貨大包小包的,需要討好司機,都是為了生存。而售票員受了氣需要一個發洩目標,和司機打情罵俏的女老闆就成為最好的靶子。
然而車壞了,司機沒轍,而標哥飾演的於泰以前是修車的,他只瞅了一眼就發現是機油漏油,需要加一塊片片墊墊,可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去哪找個片片。
會修車的於泰成紅人了,司機為了不耽誤大家趕路又是叫哥,又是給端水的,而李公安和張公安卻讓司機呼來喝去搬石頭幹活,這讓兩個人的心裡極其不爽。
可是也沒任何辦法,李公安讓於泰趕緊想辦法,雞賊的於泰其實早就對經常呵斥他的張公安不滿,就說辦法只有一個,從張公安的新皮鞋上剪張皮下來墊住就可以了。這讓早上還在顯擺他那雙新皮鞋的張公安心情鬱悶的要死,可有什麼辦法,只有他穿的皮鞋,只能忍痛割愛。
車是修好了,能夠繼續前進,但張公安的新皮鞋卻成了涼鞋。
而修好車最大的功臣於泰則坐在前頭和那位漂亮的女老闆打情罵俏,這就好象在一個群體中只有最強者才能擁有優選交配權一樣,司機一點都不生氣。只有鬱悶的張公安見此情景心裡異常不平衡,他把於泰叫過來,拿出手銬把於泰銬上。
車廂裡頓時鴉雀無聲。
剛才還風光無限的於泰一下子就蔫了,而一路鬱悶的張公安則挺胸昂頭,一下子就找回了自信。
這場戲就是反映了底層老百姓的眾生相,一個個小人物特別鮮活。人物之間的關係是一層一層遞進的,有點象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意思。司機是大魚,售票員是小魚,車上的乘客自然就是蝦米。而於泰因為修好了車,成功的從蝦米晉級到了一條更大的魚。
可隨著最後李唐飾演的張公安亮出手銬的一剎那,頓時震懾全場。其實張公安也是小人物,只不過他是掌握公權力的小人物。
說到這兒李唐特別佩服標哥和那位新來的女主角,一位是生在河北長在京城的大院子弟,一位是土生土長的京城人,卻都能對陝普輕鬆拿捏。
標哥告訴他,方言是他們文工團演員的基本功,就比如他們鐵路文工團時不時就要下基層慰問演出,不會點方言不接地氣,而且更容易能得到廣大基層職工的歡迎。當然他們更擅長於北方方言,對南方方言嘛,就差好多了。不過標哥倒是能說一口上海話,因為他母親是寧波人。
其實陝普學起來不難,只要掌握陝西話的調子,再帶幾個特定的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