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茬一茬地冒出來,有太多的演員甚至連個試鏡的機會都沒有。

一面是層出不窮來自新人的威脅,一面是自己向上發展面臨突破的瓶頸。更重要的是自己眼瞅著馬上就要奔三了,嚴格意義上來說,再過一個月過年,按虛齡她就該三十了。都說女人三十豆腐渣,越往後可能機會就越來越少了。

咖啡喝了,吃了,正事也談了,接下來當然是重溫舊夢。

前女友依舊很瘦,依舊板上釘釘,驗感肯定比不上小骨架多肉的念慈妹妹,

……

中場休息,李唐叼著煙,順手拿起前女友即將要出演的這部新戲的劇本翻看起來,但當他翻看第一頁,剛看沒幾行就不由嗤笑道:“什麼本子呀,這部胡編亂造嘛!”

“怎麼了,哪有胡編亂造的,我覺得這個本子寫的很好啊。要不然吳天歌導演也不可能親自執導。”

前女友裹著浴巾,擦著頭髮從衛生間裡出來,經過內在滋潤,外在水汽蒸騰的她小臉紅撲撲的,氣色極好,一點兒都看不出快要奔三的人,還跟兩人剛認識那會兒二十出頭的樣子差不多。

“再說這可是霍新的本子,你別瞎說好不好。”

“是麼?”

李唐翻到封面,果然編劇一欄裡寫著霍新的名字,剛剛他沒注意。霍新也算是熟人,老同學廖煩的女朋友,當年的熱播劇《將愛情進行到底》的編劇。

至於剛剛提到的吳天歌導演,上戲導演系畢業,一度曾是上影廠著名的青年導演,九十年代中期剛出道時,就獨立執導拍過多部反響不錯的上影廠出品的電影。只是如今各大電影製片廠體制改革,電影不再是公家撥款,統購統銷,而是走上了市場化的道路。曾經名噪一時的著名青年電影導演吳天歌現在也不得不淪落到拍電視劇的境地。

再加上還有陸譯、任振全、耿勒等一眾當紅小生加盟,這部三十集的電視連續劇可謂陣容強大。

“不過,我沒瞎說。”

李唐翻開劇本跟前女友辯解道:“你看這部戲的年代背景是三十年代的上海吧,這裡面四個人居然還成立什麼爵士樂隊,這不是想當然嘛!”

前女友不解道:“成立爵士樂隊有什麼問題嗎?”

“當然有問題,爵士樂是美國黑人音樂,真正在美國社會流行起來是在三四十年代,怎麼可能三十年代就有上海的四個小青年成立什麼爵士樂隊。”

“咦,這你也知道?”

“當然知道,不信你可以上網去查。”

現在早已是網路時代,查什麼也方便。

前女友很看重這部戲,依舊強詞奪理道:“你剛才也說了,爵士樂在美國也是三四十年代開始流行起來的,上海當時本就很洋氣,還有那麼多的租借,能夠傳過來好象也不奇怪呀。”

“得,你要這麼想也行。”

李唐都懶得跟她掰扯,整個三十年代,所謂的上海的那些租借都是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天下,美國人的存在感很低,甚至都不如盤踞在虹口的小日子呢。當時上海的小青年就算再時尚,崇尚的是英國和法國的文化,老美當時還是洋人中鄉巴佬的代名詞。

只不過現在老美無比的強大,出於慕強心理,現在不少和劇本在描寫洋人和洋文化時常常會突出老美。比如現在很多電視劇拍二三十年代的民國戲時動不動就是美國人如何如何或者美元啥的,要知道那個年代英鎊才是世界貨幣。

李唐有點細節控,尤其是在對待劇本方面,看到類似這種想當然的,有明顯漏洞的劇本就渾身不舒服。

名字還叫什麼《花樣的年華》,明顯是在蹭王墨鏡的《花樣年華》的熱度。

其實無論是在百老匯還是好萊塢,對於這種細節方面的把控是很嚴格的,從道具、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