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徐州州治彭城,三國時期州長的官職為州牧,劉備做過徐州牧,這個職位不是市長而是省長。可是我們是叫省長,至今還有某個大國仍然叫州長的,我們老祖宗留下的稱呼,認為人家還在用,如果是貶義的,就是認為州長比省長職位低下。
太康年間,280年西晉滅孫皓東吳以後,在西晉十九州徐州之下設立七個郡國,彭城、東海、臨淮、琅琊、廣陵、東莞、下邳。彭城郡就是今天徐州市所在。這彭城本來就是項羽楚漢爭霸時期項羽一方的老巢,到了三國時期,劉備做過徐州牧,劉備曹操那夥兒,把徐州州治從徐州郯縣移到彭城,而郯縣在彭城以東偏低處,在下邳國上面東海郡下面,這是今天郯縣的位置,處於下邳與東海之間。西晉到東晉這個年頭,郯縣所在就是東海郡國的縣城所在,名字也是叫做郯城。原來在東漢時期,彭城只是彭城國所在,這才把州治從東海郡的郯城遷移到彭城國來了。而琅琊國(郡),則在東海郡的上面,都是在徐州境內。
魏晉以來,封王的封地並不大,比起過去的封王,採用了變動的手法,封王的地盤不會給的漢代那樣大。徐州東海國雖然是司馬越的封地,司馬越對於自己那一小塊封地並不滿足,他與八王之亂中的各位司馬衷的親弟兄不同,他並不是司馬衷的親弟兄,只是因為他在八王之亂中獲得政治地位而被世人所知。王敦王澄還有司馬睿到了江南,原本江南就有江州刺史作為東海王的耳目,還有不繼續宣揚司馬越在皇族裡面的名聲的啊。彭城國也好、下邳郡(國)也好、東海國也好、琅琊郡也好,都是司馬越曾經視為依靠的地方,這裡面的事情要交待出來可多了。
晉武帝司馬炎是司馬懿的孫子司馬昭的兒子。他出生那年還是劉備兒子劉禪,那位阿斗兄弟在成都做蜀漢皇帝沒有幾年。司馬家族出了這麼一位繼承大統的兒子,有皇帝就有皇后,楊家女人嫁雞隨雞就做了皇后,楊家女人做了皇后,給皇帝生了三個兒子和幾個公主。大兒子只有兩歲就夭折了,二兒子就是晉惠帝司馬衷跟著被立為太子,司馬衷這個太子做了很多年。奇怪的是司馬炎在290年3月中死後,司馬衷做皇帝的第二年,原夭折的大哥給過繼的兒子奇怪地死了,大哥無後,而司馬衷的親弟弟司馬柬,也在同一年291年死去,司馬衷繼續做他的太子做了很多年頭。
晉惠帝的親弟弟司馬柬,泰始六年封汝南王。咸寧三年為司馬炎改為南陽王,太康十年改為秦王。那晉武帝在位二十五年,一共生下二十六個兒子,八個夭折早死其中包括司馬衷的親哥哥,楊皇后所生的晉武帝的長子。二十六個裡面減去了八個,剩下十八個,再除了司馬衷做太子,其餘十七個兒子,均與八個夭折的一樣由各個後宮妃子所生。他們都是晉惠帝司馬衷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們,八王之亂,八王裡面司馬衷的同父異母的弟弟有四個,既楚王司馬瑋、齊王司馬?、長沙王司馬?和成都王司馬穎四個。另外四王裡面,汝南王司馬亮和趙王司馬倫輩分高,他倆比晉武帝的兒子晉惠帝,還有楚王司馬瑋等這四個與晉惠帝同父的王爺高出不止一輩,他們是晉武帝的親叔叔,他倆是晉惠帝司馬衷爺爺司馬昭的弟兄,分別是四爺爺和九爺爺,和晉武帝還有晉惠帝關係都是比較直接的。相對來說同姓裡的遠親,河間王司馬?倒是和晉惠帝一個輩分,而最後一個八王之一東海王司馬越,則是晉惠帝叔叔輩分的,司馬?和司馬越兩人,前者是司馬懿弟弟的孫子,後者是司馬懿另一個弟弟的二兒子。司馬家族從司馬懿開始到了司馬炎和司馬衷手上,後代何止上面這些,加起來姓司馬的皇族足有上幾百上千。光是晉武帝十七個皇子王爺,在晉惠帝做皇帝的時候,都是參加或者被捲入了從賈后開始的政變,加上晉惠帝本人,他們是湊足了十八個的。
何止十八個司馬家族的皇族,包括皇帝司馬衷在內,只不過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