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後各一座三聯和一座雙聯炮塔。採用南京海軍工廠研製的155毫米/l50艦炮,4門雙聯120毫米/l56高平兩用炮,其餘高炮佈置與武漢級相同,但多了2座三聯600毫米魚雷。
訪美不需要艦隊,所以北京號和長江號將在抵達美國後繼續前往北大西洋試航,檢驗惡劣環境下國產戰艦質量是否過關。“北京號艦長沈鴻烈。歡迎你們登艦。”還沒等兩人多看幾眼戰艦雄姿,晉升為准將的沈鴻烈迎了上來。一邊讓衛兵替兩人搬行李,一邊帶兩人登艦向軍官會議室走去:“總統和夫人半小時前就到了。就等你們才能啟程。”
兩人上月剛從巴黎回來,原本準備休息一段時間,卻沒想到幾天前忽然接到總統府電話,讓他們立刻趕往北侖港隨總統出訪。隨總統出訪!這是多大的事情啊,所以兩人二話不說立刻撿幾件隨身衣物就登轎車,但因為路上遭遇暴雨,足足晚了好幾個小時,所以一邊走還一邊擔心,生怕楊秋會不開心。
北京號雖然是大噸位戰列艦,但內部空間並不如想象的那樣寬敞。相反。艦上最大的軍官會議室也只有十幾個平方而已,人一多連轉個身都會撞到。走進會議室後他們看到,會議室內早已擠滿人,其中幾位身著便裝的男子似乎還有些眼熟。除了他們外,中央那個高高瘦瘦一邊簽署檔案,一邊和顧維鈞商量什麼的身影。讓兩人情不自禁激動起來。
“學生冷傑、華羅庚,見過總統。”
“來了。”楊秋抬起頭,把檔案交給嚴玉秋,又看看手錶讓沈鴻烈即刻出發後,才走上來伸出手:“巴黎的事情我聽說了,能在國家最需要你們的時候帶頭回來,我應該謝謝你們。”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桌子上的茶杯開始搖晃,隆隆的輪機聲開始清晰,這是戰艦的訊號。楊秋讓兩人坐下後,問冷傑:“見過你父親了嗎?他身體還好嗎?”
“謝謝總統關心。父親閒不住,去年與人合夥開辦了玻璃廠。如今玻璃製品需求漸大,生意非常紅火。前日出來前,他叮囑一定要好好辦事,為國盡忠。”冷傑的父親是冷御秋,當年民黨攻打南京時曾立下赫赫功勞,被孫逸仙和黃克強贊為國之棟樑。但隨著國防軍改革進度加快,他們這批老軍官已經不符合要求,所以大多數已經淡出行伍,都借早年累積的積蓄很多人都開始進軍工商界。
讓衛兵關上艙門,將噪音隔斷不少後,楊秋從左往右為兩人介紹起此行的夥伴:“顧外長你們應該認識。這是顏佑冰少將,炮兵學院工程師,歐戰後赴德進修4年,現在是我國彈道學方面的專家。秋恆上校,國防部技術辦公室主任。俞大維和關玉山,一樣都是首批物理種子生,大維在德國漢堡大學進修五年,玉山在奧地利格丁根大學,他的導師是已經移民美國的物理大師馮。卡門。。。。。。。”
冷傑認識俞大維,兩人在歐洲雖然身處兩國卻也神交已久,但旁邊看起來二十七八歲,長得黑黑瘦瘦的關玉山就不怎麼熟悉了,但能成為馮卡門的弟子之一,本身就說明他非常強。
“你們年齡相仿,這一路有足夠時間慢慢了解,所以我就不細介紹了”楊秋大致介紹完後,十指交錯放在桌上,微笑道:“此次請你們陪我出訪主要有兩件事,第一就是採購。經濟危機來了,雖然我國也遭受不小麻煩,但小農經濟可以確保我國比他們更快恢復!所以這麼好的揀便宜我不打算放過。但我國又不能像蘇聯那樣大規模進口機器裝置,經過15年建設後,無論是工人數量還是基礎工業規模,我們都要比蘇聯稍微好些,裝置自產率逐步提高,所以進口太多裝置反而會導致我國自己的相關產業嚴重萎縮。所以我準備把主要採購專案放在自己無法制造的精密機床,成套裝置上,進口一批最新的實驗裝置、研究器材和專利技術,在國內組建一批裝置較好的實驗室。但這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