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魏晉文章”, 章太炎先生提出“魏晉文章”是最好的文章,因為他認為魏晉文章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率xìng而為的那種自然本xìng。當思想的創造力萎靡下滑的時候,我們的文學還保留了一點生命的活力。
到了唐代,我們仍然可以從李白、杜甫這樣一些詩人身上感到一種zì yóu的jīng神,那就是所謂的“盛唐氣魄”。
宋代,儘管文化更普及,社會經濟更發展,但是知識分子的jīng神卻開始萎靡了。我們從當時的文學作品中,感覺到的是一種對自我身世的哀怨,一種卿卿我我的悲哀,而沒有了漢唐時期那種吞吐宇宙、揮斥八極的生命活力、生命力量。這證明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在經歷了漢唐的宏大氣魄之後衰弱下去了。南渡以後,我們失掉了半壁江山,這麼多的知識分子,這麼豐富的文化、這麼多的人口,偏安於江南。當然這也帶來了江南的經濟文化的發展,但從整個中華民族來說,是衰弱了,沒有活力了,在強權面前挺不起腰板來了。
宋代以後,半壁江山也保不住了。蒙古人佔領了整個的中華民族,佔領了全國。當然,蒙古族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可是當時畢竟是少數民族,是異族。我們是失敗在異族手下的,是被別人征服了。外族侵略,禍從南來,我們就逃向北,禍從北來,我們就逃往南。中國的百姓在重大災難面前,不敢迎上去,不敢抗爭它,不敢爭取自己的權利,而是逃避苦難,逃避強權,希望躲在一個狹小的生活的殼裡,混沌苟安自己的一生。
我們中華民族的漢唐之氣、雄壯之氣、陽剛之氣,就這麼一步步衰弱下去。
曾經的勇敢、豪邁、冷靜、睿智,盡都消亡了。
我們在彬彬有禮的犬儒文化薰陶下rì漸雌化。
這就是本書的主人公“梁山伯”立足的背景,他承載了鬼雨重振儒學的希望。
希望他能在尋覓仙路的過程中幫儒家(包括現代的知識分子)補足久已殘缺的“陽魂”!
(部分文字摘自汕頭大學王富仁教授的講稿:魯迅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
;
………【自尋死路?】………
近期有讀者反映:“我不喜歡看多主角小說,你要麼只寫許仙,要麼只寫梁山伯,現在東寫一塊西寫一塊,轉換不自然,我看得好累,都需要跳著看了!”
怎麼說呢?
這書從開始的構架就是四個主角,特必是梁山伯和白娘子,是主角中的主角,祝英臺和許仙的角sè稍微淡一些,寫到現在,盤根錯節,已經不可能改回去了。
我為什麼要這樣寫?
兩大因素:
一、創作目標決定了的
本書創作目標:
1、寫一部光怪陸離的奇幻修真小說,再現《聊齋》中描述的鬼、狐、妖、獸等可愛形象,建立系統的幽冥世界、妖獸家園,完善《道緣》闡述的修真體系、神仙架構。
2、寫一部情真意切的小說,新解古老中華流傳千載的愛情故事,再現生死不渝持久醇香的真摯情感。
既然是架構,就是一個立體的世界,需要各式各樣的人物,多種形式的修真,如果單寫一個主角,就沒那麼多視野。
本書內容很廣,牽涉到靈、鬼之戀,人、妖之情,儒、道、釋、魔四種方式的修真,不得不這麼寫。
二、作者提高寫作能力的個人要求
作為一個網路寫手,要想在寫作方面有所提高,就要不斷變換自己的風格,在更高層次上要求自己。
鬼雨寫了單視角的《仙緣》,初次創作,被人評價為流水帳,所以寫第二本時,就想換一換寫法,邁向另一個極端。
我寫這本書有兩個參照,一個是黃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