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上,這都是我田蘇的功勞啊!”
其實,這也不能完全算田蘇的功勞。在趙武實施租庸制後,奴隸制已逐漸趨於崩潰。奴隸主們還在拼死堅持,但隨後,大規模的奴隸暴亂(教科書上說是“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迫使列國貴族不得不相繼採用租庸制,以緩和彼此矛盾。
而春秋的終結正源於租庸制。列國國君堅持“傳統”,用純粹奴隸制管轄直屬領地,但他們下面的貴族領主沒那麼多顧忌,紛紛改制成“租庸制”。於是,在列國奴隸眼中,貴族領主比國君更受尊重。緊接著,君權衰落造成“三家分晉”,貴族們的權威超越國君,由此,歷史進入亂紛紛的戰國時代。在這個時代,誰的拳頭大誰的話語權重,春秋禮儀與秩序被徹底擯棄……
楚國鄭國戰俘對趙氏的服從,是源於租庸制、承包制的威力。對自由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使得他們自覺自願地追隨趙氏武士北上,並誠心誠意的接受霸主國先進文明的管束。這一切確實與田蘇無關,它全出於趙武的努力,但……
但趙武作為封建領主,他必須肯定家臣對工作的熱情,以及急於表現的慾望。所以,他點頭說:“沒錯,這全是田蘇的功勞!論起來,制定家族發展大方向,規劃具體操作細則(指規章制度),齊策最擅長,所以韓氏找齊策去制定與規劃韓氏發展細則。但論到玩弄人心,策劃對敵策略,還要看田蘇的。田蘇這次做的不錯啊!施展陰謀詭計全無春秋人的禁忌,我喜歡!”
在輕鬆地閒聊當中,趙氏武士一路輕鬆地返回國都。不料,在國都門下,元帥荀罃卻禁止趙氏穿越棘門。不穿越棘門,意味著趙氏領主武裝不能解散,同時,也意味著趙氏還將繼續作戰………為國作戰。
趙武怒了,他暴跳如雷地衝入新田城,衝入元帥府……荀罃一見趙武,劈頭就說:“我記得你說:追擊楚軍的時候,曾遇到楚國國內派來的援軍,楚王得到救援後,不再退卻,相反,跟你對峙起來,你看到楚王軍隊多,不能力敵,因此緩緩而退……”
“什麼?”趙武驚詫莫名,稍停,他醒悟:“楚王難道沒逃回國?他帶領援軍上來了?”
“沒錯,你退卻後,楚王感到臨敵逃遁過於羞恥,這樣回國沒法跟楚國列祖列宗交代。就在你從虎牢回軍時,楚王補充了糧草,帶領楚軍又逼了上來了。據說,他已經從鄭國獲得了你丟棄的那些攻城器械。看楚軍的氣勢,他們是打算攻陷虎牢,來出一口惡氣。好了,現在情勢危急,國內的軍隊剛剛解散,重新召集恐怕來不及救援士魴與欒黶。目前,唯一保持建制完整的軍隊就是趙氏。所以,趙氏軍隊禁止穿越棘門,請你們休整一下,補充軍械物資後,馬上再度南下作戰。”
趙武不滿的反駁:“元帥,我今年從西打到南,橫跨了幾個國家……”
荀罃打斷趙武的話:“嬌嬌也是我的女兒,還是我最寵愛的女兒,我知道你需要休整。但現在敵軍壓境,我們國內卻派不出軍隊,如此危機,你推脫什麼?”
趙武一跺腳:“罷了,你既然這麼說,我只有出戰了。可是這次楚國人真的瘋了,恐怕不跟我們硬碰硬的來一仗不會退兵。而我們晉國……你說的情況還不算危機,真正的危機是如果我去,我們前線將領彼此不和,軍隊都是雜牌,這場仗怎麼打?”
荀罃嚴肅的回答:“雖然困難,但為了國家,豈能躲避?”
趙武看了看左右,為難的說:“我的軍隊剛回來,要休整恐怕得一個月,有這一個月時間,我們也能重新召集……”重要的是,現在的楚國是一條又窮又瘦,而且已經瘋了的老狗,這樣的物件榨不出油水來,趙武不願意去迎戰這樣的瘋子。
荀罃馬上說:“士魴來信,說楚國人既然得到了你丟棄的攻城器械,說鄭國數重城郢都擋不住這些器械的攻擊,楚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