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盈年紀小,被凝重的氣氛壓得喘不過起來,忍不住問:“外父,欒氏能成功嗎?”

趙武哼了一聲:“飛蛾撲火,或許能夠把燈火撲滅,但蛾子本身也將被焚死。”

智盈小心地問:“燈火之下,也站立著成哥哥(趙成)啊!”

韓起開腔:“你剛才說的是最好的結果。論狡猾,欒盈不如元帥;論兵力,範氏雖然倉促之間集結不出足夠的兵力,但欒黶之前把諸家族都得罪盡了,欒氏只能孤軍奮戰,而範匄卻能召集越來越多的朋友。”稍停,韓起回身看著趙武:“你不也在蠢蠢欲動嗎?我剛才看見你的手指不停的在彈動,若欒氏兵敗,恐怕他們即使出了南門,也無法透過趙府。”

趙武搖頭:“我是趙氏孤兒,所以不忍心看到郤氏孤兒,因而收納了郤溫,現在也不忍看到欒氏孤兒……這場戰鬥我不參與,如果欒氏膽敢攻擊我城中的兒子,那我就攔截下他,讓他死無葬身之地……否則,我會任他逃往天涯海角。”

此時,衛國的衛獻公也動了,在欒盈進入虎牢之後,齊國立刻通知衛獻公動手,以便協同晉國的內亂。衛獻公派出神射手公孫丁,在寧喜的幫助下進入衛國都城,公孫丁射殺孫林父的三兒子孫襄,而後俘虜現任國君衛殤公。隨後,衛獻公狂奔入衛都城帝丘。

衛獻公臨走的時候,崔杼扣留了他的妻子和孩子,也包括賢名卓著的前任國君夫人定姜。崔杼打算以此脅迫衛獻公事後兌現諾言,割讓部分衛國領土,以答謝齊國的幫助。

衛獻公歸心似箭,沿途看到在邊境迎接他的大夫,獻公就親執其手親切交談;那些聽聞訊息在路邊迎接他的大夫,衛獻公只不過在車上作揖表示感謝;而於帝丘城門迎接他的人,僅點頭示意而已。

獻公進入了帝丘城,即拜謁宗廟,隨後逼迫兒子衛殤公飲鴆而亡,並殺死了孫子太子角。百官朝賀衛獻公重新登位,衛獻公四處一打量,人都到齊了,唯獨太叔儀不在場。太叔儀是衛獻公的叔叔,故此稱“太叔”。起初,寧喜打算迎歸衛獻公時,太叔儀就明確表示反對,並對人說道:“寧喜難免於禍了,寧氏在衛九世為卿,一旦滅亡,真是件悲傷的事情。”

衛獻公坐在大殿左顧右盼,見太叔儀久久不來朝賀,他大怒,派人責問太叔儀,說:“寡人淹滯在外,總有人三三兩兩的告訴寡人衛國的訊息,唯獨你這小子從不在意寡人。古人言:不該恨的人不要平白怨恨(非所怨,勿怨),從今天起,寡人恨上你了。”

太叔儀淡然回答說:“當初君上出逃的時候,臣不能跟隨左右,其罪一也;君上在外,臣不能對現任國君懷有二心,給你通風報信洩露國家機密,其罪二也;現在君上求入。臣不能參與策劃密謀推翻前任國君,其罪三也。君以三罪責臣,我怎敢推脫自己犯下的死罪?”隨即,太叔儀準備行李打算出亡晉國避難,獻公聽說後,立刻慌了神,急忙派人阻止。太叔儀隨後奉召見獻公,在大殿上垂淚不止,請求安葬衛殤公,衛獻公勉強答應了……於是,太叔儀才入班就列。

稍後,獻公讓寧喜獨相衛國,凡事聽其專決,朝中之事一應寧喜打點處理。對此,衛國太史記錄說:“寧喜弒了國君剽(衛殤公)。”

衛國官員右宰谷對這場動亂評價說:“寧喜謀復故君,必廢新君。他父親曾親自與孫林父謀劃了驅趕這個國君的事,現在他又殺了新君,迎回了被他父親驅趕的舊君。寧氏父子得罪於兩世國君,天底下還能有容納寧氏的地方嗎?寧氏必死,我怕他的家族死無葬身之地啊!”

稍後,孫林父得到衛獻公進入衛國國都,重新登位的訊息,緊急派遣使者前往晉國求救。求援信只有一片竹簡,上寫:衛國內亂,舊君復位。

此時,欒氏武士已突擊到了範府門前,範鞅勉強集結範氏武士節節抵抗。他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