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組長,你的解決方案很好,但要想做到這一點,非常困難。”

前面說過,在這個年代,咱們家的超算完全依賴進口,自主研發幾乎處於空白狀態。

國外的電腦公司,不可能會好心為咱們把漢字塞進電腦,投入重金擴大電腦記憶體。

“所以,咱們現在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另闢蹊徑!”

說到這裡,李墨從粉筆盒裡拿起一支粉筆,轉身在黑板上寫了幾個字。

“大家請看,咱們的漢字的確數量龐大,但你們發現沒有,每一個漢字,都是由最基本的字根組成;”

“那麼,我們如果從這方面入手,是不是可以將複雜的問題簡化?”

聽到李總師說到這裡,臺下眾人紛紛露出恍然大悟的欣喜表情。

對呀!

這不就是《說文解字》一書當中,提到的‘獨體為文,合體為字’的觀點嘛!

既然一整個字很難輸入電腦,那如果把這個字拆分成與拉丁字母差不多的字根呢?

實際上,李墨說的事情,是在原本的歷史時空之中,王勇民大佬就是用這個方法,成功將漢字輸入電腦的!

李墨看到臺下眾人頓悟的表情,頗感欣慰,面帶微笑,進一步說道:“字典中錄入的漢字差不多是12萬餘個,而字根,就125個;”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將125個字根,與拉丁字母相同的方式存進電腦,到時,我們只需輸入筆畫,大家思考一下,漢字是不是就顯示出來了?”

苗小苗眾人臉上欣喜已經變成了帶著興奮的躍躍欲試。

李總師寫在黑板上的幾個漢字很有代表性,拆解成字根,剛好125個!

反過來看,這125字根,又囊括了所有漢字!

能行的,絕對能夠寫入電腦系統!

李墨悄悄嘆了口氣:‘唉,以後無數年輕網民痛罵的物件,不再是王勇民大佬,估計是我們了……’

實際上,在這個時候,王勇民大佬‘漢字寫入電腦系統’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重大成果,只是還沒有正式普及使用。

李墨也是記錯了時間,把五筆輸入法普及開的時間,記成了王勇民大佬最終完成漢字寫入電腦系統的時間,還以為這會兒王勇民大佬還沒展開相關的研究呢……

他要早知道那位大佬的研究已經取得重大成果,早就直接安排人去找對方了!

說起來,這事兒也不能怪李墨。

這個年代資訊傳播很慢,而王勇民大佬的研究又是私底下秘密進行,李墨上哪兒知道去?

……

說完了輸入法的問題,李墨又說起計算機的發展方向。

“1965年到1972年,咱們東大的數個計算所先後推出一系列的計算機產品。”

“比如1965年中科院計算所推出的109乙機,華北計算所研製的108機、108乙機,哈軍工推出的441b電晶體計算機……等等。”

“那麼這一階段,我們已經都知道,屬於電晶體計算機研製階段。”

“現在,計算機的研發進入了第二階段,也就是中小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研製階段。”

“比如1973年帝都大學與帝都有線電廠等數家單位共同研發、算力每秒可達100萬次的大型通用計算機,清北大學聯合另外數家單位研發的djs-130小型計算機……”

“而中小規模計算機研製階段,目前已經進入到了尾聲。”

“那麼下一階段的計算機研發,會是什麼樣子?搞清楚這一點,對於我們東大未來的計算機發展,可是有著極大的助力作用!”

李墨暫停片刻,留出充分的時間,讓臺下苗小苗眾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