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您說:“要鍛鍊判斷能力,尤其是要分清善友、惡友。”如何分清呢?有原則嗎?

《稱讚大乘功德經》:“佛在寶華殿,德嚴華菩薩問:何等是新學菩薩惡友宜遠離者?佛言無如樂二乘之人,寧墮地獄,不可起二乘之作意。”這是說,新學佛法的菩薩要遠離惡友,這個惡友最主要的是樂於二乘的人。指出,寧可下地獄,也不升起二乘之心。《法華經·卷二·譬喻品》裡面提到,“對舍離惡知識而親近善友之人,方可為其說法。”

另外,惡友又稱為惡知識,《佛光大辭典》:“【惡知識】為‘善知識’之對稱。又作惡友、惡師、惡師友。即說惡法與邪法,使人陷於魔道之惡德者。” 教人惡法,將人帶到邪路的是惡友,例如:重金錢、重美色的酒肉朋友、博戲(賭博等)朋友、舞場(以跳舞為誘餌)朋友、淫逸(*、吸毒、生活糜爛頹廢等)朋友和黑幫朋友等。

善友,又稱善知識。《佛光大辭典》:“【大善知識】指大有德之善知識。即教人遠離諸惡,奉行諸善之善友。”大意是說,大善知識是引導人遠離諸惡,奉行諸善的善友。

善友應該是志同道合的人,例如有著共同的利益眾生、造福社會實現生命自由解放的理想和願望的人。

2007年8月3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 電子書 分享網站

133、關於機感與敏感的區別(續)

133、關於機感與敏感的區別(續)

博友在博文《關於機感與敏感的區別》中留言:可是老師,您在講課當中,多次提到過意識關的人有

“敏感”這樣的性格弱點。那麼,敏感到底是優點還是弱點呢?我理解敏感是不以佛性之理的妄念導致,而機感是

能順機緣而以佛性之理反省自身的缺點,不知這種想法有什麼問題?

我一般所指的“敏感”,是一個人的感覺敏銳,本身是無記性的,非善也非惡,只是人的感覺而已,也

涉及不到人的優點和缺點問題。只是如何對待這種感覺,才涉及到是否是性格弱點的問題。例如是否對自己感覺、

感受到的狀況恐懼、擔心、多疑等等,如果是這樣,定不住自己的心神。那就是性格弱點。

一般人所指的“敏感”是一種性格,通常指多疑、內向等,與我通常所說的意思不一樣。這種敏感性格

確實是不以佛性之理的妄念導致。機感是能順機緣而以佛性之理反省自身的缺點,也包括不斷增加或強化自己的優

點。

2007年8月4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 。 想看書來

134、一方吃虧,皆大歡喜的公平交易

134、一方吃虧,皆大歡喜的公平交易

一位朋友留言:請問老師:我一個朋友做生意,正在學習我們的傳統文化,他有一個問題問我,我智

慧不夠,不知怎麼回答:他說生意上有些事不知怎麼把握,例如賣給客戶產品時,總價500元,但有的客戶要求開

發票時,多開300元或更多,順他們感覺不符合法,不順他們就失去了這個客戶,同事們也全反對,弄的生意不好

做,不知這種情況是隨順還是不隨順。請老師參考!

問題中這位朋友的處理方法似乎不妥。

佛家認為公平交易,即交易雙方透過買賣達成一致,不違法犯罪,就是公平交易。如果客戶希望賣方多給

開發票,買方的利益會相應減少一些,但是這並不是違法的事情,相反國家的稅收可能不會受到什麼影響,甚至還

會增加些。這種行為一般都是賣方單位不願意多上稅,所以不願意多開發票。如果賣方單位和同事們都同意,這是

何樂而不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