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小毒士(第1/3頁)
章節報錯
他不動聲色的看了眼張某人,詢問道:“汝以為,軍中何人可當使者…”
“非元圖先生...”
“主公不可…”未等張既把話說完,一些軍中將領立即跳了出來。
孫觀更是義憤填膺道:“大帥,此策不可,若按張既之言,我等與那懦弱的賣國者有何區別?”
“我軍今日割地服軟,若來日鮮卑再犯,那時若何,難道要再度行賄賠款?”
孫康亦出言道:“大帥,胡人貪婪無度,以地飼狼,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今日賄賂一城,明日賄十城,鮮卑屢得利,必然屢來侵,我等將寢食難安...”
“嗯!”李信頗為意外的瞥了眼孫氏兄弟,士別三日,真當讓人刮目相看。
沒想到三月不見,二人竟然有了這般見識,乃良將風範...
蘇洵六國中論亦言: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
祖宗疆土,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慾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以上雖然不是六國破滅的根本原因,但無限的妥協退讓,乃至割地賠款,賄賂敵人...
無疑助長了秦國的貪婪,與侵略無度的本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六國的敗亡...
道理是相通的,越往上越相通,孫康兄弟或許沒看過六國論,但卻能領悟事件本身的一些道理,這種見識不可多得...
孫康見大帥動搖,再接再勵道:“戰國時,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然趙王怯懦,讒誅李牧,賄以秦,日削月割,以趨於亡,身死國滅...”
“其空有武力而不用,有將勇而不行,可謂智力孤危,存亡之理,...”
“非也,非也!”張既眼見這些武夫越說越有理,越說越順暢,立即跳出打斷。
他先是向眾人拱手,然後辯駁道:“古有佛祖高德,割肉喂鷹,感化其心…”
“今日,我等不過是施些金銀錢財...牛羊賤婢...”
“且長城邊地,皆為漢土,慷他人之慨,惠以胡人,其得好處,自然感恩戴德...”
“什麼狗皮仏阻,簡直一派胡言!”此言一出,孫觀等人逆血上湧,盡皆怒目而視,似要活吞了他。
這個時候佛家雖已東傳,但是知者甚少,大都在南方交州徐州,或者皇室豪強等社會上層流傳。
而昌豨、伊禮、孫觀、吳郭、孫康等一群泥腿子出身的夏軍將領,自然不知什麼割肉喂鷹,出言反對也是正常。
就連雲中統帥臧霸,此時也不再沉默,他死死的盯著眼前的文士:“鮮卑人畏威而不懷德,此番南下,沿途姦淫擄掠焚田燒村…”
“北地百姓死傷枕籍,難道這些人,就白死了嗎…”
“你這弱雞不思破敵,反而弱言媾和,所謂割肉伺狼,恕霸不敢苟同…”
“是啊,主公,我軍未敗,安言納貢求和…”
孫康等人,皆出言反對,自古以來戰敗者各地賠款乃是常態,但夏軍未敗之前還大勝一場全殲入境之敵。
若主公真採納了割肉喂狼之策,那就相當於,像趙王那般,開了戰勝者,卻屈辱稱臣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