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於夫羅的策略(第1/2頁)
章節報錯
陰山南部,伊勘帶著四萬八千人馬,駐紮在夏軍後方三十多里處的一處隱蔽山坳。
想要尋找機會,偷襲夏軍後勤補給,使其斷糧自危,但現在的情況卻有些不妙。
“狗日的,夏軍難道都是鐵打,不用吃飯的嗎?”
多番搜尋無果後,終於有人忍不住了,一名部落頭人上前道:“伊勘大人,夏軍不顧道義一路燒殺搶掠所得物資無數,以吾之見想要擾其後勤恐怕很難有所成效!”
“而且九原戰事緊急,我等在這裡每耽擱一時,情況便多一分危機”
夏軍與以往標榜仁義的漢軍不同,漢軍在中原作戰,燒殺屠城,劫掠百姓,殺良冒功,是家常便飯。
但是一出境內,與外族人作戰之時,就開始講究紳士仁義,以及天朝上國的風度。
因為對於大漢境內的名聲,朝廷想怎麼宣傳就怎麼宣傳,想怎麼粉飾就怎麼粉飾,不懼惡行
但在外部作戰卻有不同,因為你在人家地盤上,做了惡。
別人一宣傳,用不了多久,便會傳遍整個大漠,整個草原,周圍所有的部族都會知道漢兵的惡,知道漢庭的劣
甚至,連著朝廷老爺的名聲帶臭,邦國形象大損,這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主子所不能忍受的…
所以,除了一些特別異類強勢的君主,中原正統,很看重自己在外部的形象,哪怕和親歲幣,也要展現自身的寬宏與大量
那句話怎麼說的,就是量中華之物力,結異族之歡心,綏靖納貢…
而夏軍則不同,他們不但對內部狠辣,對付外部的匈奴蠻夷的刀鋒,同樣森寒鋒利。
且這一路燒殺搶掠,就食於敵,短時間內對於後勤需求並不是很迫切,所以匈奴人襲擊後勤的計劃,就有點捉急。
賈詡逢紀等一眾高層,在制定突襲河套戰略時,就已經考慮到了冬季道路難行,以及輜重補給艱難的問題。
所以夏軍進軍河套後,壓根就沒有考慮過,所謂的後勤糧草!
夏軍的戰略,亦如突襲二字,沒有給匈奴人反應,以及堅壁清野的機會,旨在雷霆掃穴,在最短時間內結束戰鬥。
如今九原城戰事緊急,等到夏軍在破一城,以其中物資補充消耗,那匈奴人就更加傻眼!
若是正常情況下,匈奴人堅壁清野也不至於如此被動,實在是夏軍此番突襲,打了於夫羅等人一個措手,以至於他們來不及準備。
匈奴人大小部落上百個,力量散而不凝,被夏軍集中主力逐一殲滅。
而想要像以往對付漢軍一樣襲擊後方補給,卻遇到了不講道義的李屠夫,情況可想而知!
作為大單于欒提於夫羅的心腹,伊勘自然不是蠢笨之人,他也知道形勢危機。
而匈奴人的破局之機不在正面戰場,而是在於這些領軍出城的頭人身上。
相對於來時信心滿滿,當真正身臨戰場後方,伊勘才知道什麼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如今敵後騷擾可能有些行不通了。
想到這裡他不由環顧四周道:“吾亦知九原危機,然夏軍後勤不見蹤影,這該如何是好?”
“沒有機會,我等便乾等著嗎?”
一人計短,多人計長,伊勘也想聽聽其他人的意見與想法。
然而其言一出,四周頓時寂靜無聲!
騎馬砍殺,姦淫擄掠,他們或許是一把好手,但讓這些頭人出謀劃策,卻有些難為了!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正在伊勘失望之時,一名尖嘴猴腮的頭人適時出列道:“大人,我有一計,可解九原之危,讓夏軍守衛難顧!”
聞聲望去,見此人赫然便是剛剛出言者,北山頭人谷裡牟。
伊勘不由心中一震:“哦,谷裡頭人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