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邊軍入關(第1/3頁)
章節報錯
既然沒有人唱反調,劉宏也不再猶豫。
他直接下旨道:“反賊猖獗,洛陽危機,召遼東公孫度、張掖趙評、西域張晏...”
“率邊軍入關,剿匪平叛,即日起行,不得有誤...”
“另昭告天下,各勤王大軍,滅黃巾者,賞侯封王....”
“陛下不可!”未等漢帝說完,便有人不顧殺頭風險跳了出來。
太尉楊彪更是上表道:“陛下,國朝祖訓言,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難道陛下,要冒天下之大不韙,開此先例...”
“懇請陛下收回成命,不然老臣便跪死在這議政殿內!”
“吾等死諫...”
呼啦啦,殿內百官瞬間跪倒了一大片,細看之下大多皆為朝廷老臣!
皇帝調邊軍入京他們也就忍了,畢竟天下的局勢僵持至此,沒有新的力量是很難破局,而封王之事卻萬萬不可行。
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這是劉邦當年,在誅殺一眾異姓王之後,留下的祖訓。
如今卻被漢帝,直接打破,其中的影響可見之。
目前來說,天下雖然糜爛,但還歸劉姓。
若漢帝行封王之事,那可就真的要改姓了,所以一些忠於朝廷的老臣,才會痛哭流涕不惜以死進諫。
眾人反對,漢帝心中同樣不愉,他望著底下一眾人想要怒言斥責,卻又深深的忍了下來。
這些老臣雖然迂腐,但對大漢絕對忠心耿耿,漢帝也不想過於斥責。
誰忠誰奸,漢帝雖然還分不太清楚,但反對封王的,想來不會太過奸詐。
那些不吭聲的,才需要他提高警惕,以及重點防備的。
在劉宏看來,不反對,就是想稱王的意思,要重點提防。
若是此時有人知道陛下的意思,估計會拜倒大喊冤枉。
很多人是反對稱王的,但他們忌憚漢帝那愈發喜怒無常的性格,所以不敢輕易出言。
“懇請陛下收回成命!”劉良等一眾老臣,再次諫言。
不過這一次,漢帝沒有繼續忍耐:“朕若收回成命,諸位愛卿誰能破敵,是你趙典事還是劉宗正...”
劉宏望著殿下啞口無言的老臣,冷哼一聲:“哼,爾等若喜歡跪著,那就隨你們跪到幾時!”
言訖,也不管一眾老臣的哭嚎,漢帝直接起身離朝。
此次以王爵之位許天下,可不是劉宏腦子發熱一時想出來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與一眾心腹商議的結果。
當初高祖之所以能夠取得天下,不就是靠著一眾異姓王輔助,才能坐穩打下一片江山嗎。
如今局勢不容樂觀,若是以王爵,而換天下平,也未嘗不可。
若是換做洛陽被圍以前,有人給漢帝說封王之事,估計會直接砍了對方九族腦袋。
此一時彼一時,經過李屠夫的霍霍,與黃巾圍困之難,漢帝已經成長多了。
而且為了江山社稷,不至亡於己手,劉宏更是特意將高祖當年起家的史記,又重新誦讀多遍,以求能有所體悟。
有道是: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嘗寶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漢帝能耐下心來品讀祖宗事蹟,相較於以前的荒唐,對於一些事,便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
歷史上,劉宏也是透過大肆放權,藉助地方豪強的力量,才能迅速平定叛亂,維持大漢統治...
且為了維持劉姓天下的力量,更是派遣各氏宗親傑俊,前往各州府擔任州牧刺史等最高長官...
從這一點上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