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啟明知道,接下來就是全球小冰河時代。

在小冰河時代,小冰河時代是世界的,而小冰河的悲哀卻是中國的。

小冰河時代倫敦的市民在泰晤士河上舉辦晚會唱歌跳舞,貴族們在泰晤士河上打高爾夫。

大明王朝的君臣在紫禁城裡唉聲嘆氣,北方人民飢寒交迫到人相食,地獄一樣的場景。

而這區別就是英國人擁有北海豐富的鱈魚和紐卡斯爾豐富的煤炭,有了鱈魚不會捱餓、有了煤炭不會受凍。

內河捕撈是可以養活一個部落的,而要養活一個民族就必須是遠洋捕撈

小冰河在亞洲的結果是北方民族的崛起,而在歐洲是政治、文化中心的北移,小冰河讓地中海歐洲從核心蛻變成邊緣,就是因為北海豐富的鱈魚。

鱈魚讓荒涼多霧的不列顛成為歐洲工業文明的起點,捕撈鱈魚提高了遠航的能力,而煤炭開發的迫切需求才逼迫出蒸汽機,寒冷的冬天對紡織品的需求倒逼出珍妮紡紗機與飛梭,小冰河讓人大明王朝衰落確讓不列顛崛起,能不能捕魚才是最關鍵的。

譚啟明想象如果亞洲北方民族也能夠到北太平洋捕魚、開採煤炭,他們還會去攻伐明王朝嗎?

而庫頁島及鄂霍次克海是世界漁業資源最豐富的地方,養活100萬人不會有一點問題。

而庫頁島的煤炭石油豐富的讓後世眼紅,147億噸的石油儲量,而煤炭都是露天的,由於幾乎沒有需要都沒有勘探,而黑龍江對岸就有10億噸的鐵礦儲量 ,亞歐大陸最多的金銀就蘊藏在科雷馬河河邊……

後世老譚喜歡投資白銀,知道在庫頁島的西北岸,俄羅斯的馬加丹洲,一年就生產2000噸白銀,唉,就是能弄到十分之一,一年20噸,就是400萬兩,這可是大明王朝的一年的財政貨幣收入(大明王朝還有實物收入),可以肆無忌憚的購買人口、物資啊。

然而這都需要船、需要很多船,需要能夠在鄂霍次克海裡航行的大船。

從郭爾羅斯購買的工匠中,有十幾個造船工匠,他們都來自一個地方,阿什哈達,阿什哈達就在後世吉林省吉林市的松花江畔。

從1411年開始,明朝就徵調登州衛、萊州衛船工數萬人在此造船,這些漢人造船工匠完成了大內太監亦失哈的9次北巡的用船。

亦赤哈北巡是江海聯運,北巡船隊最多一次三千將士、無數物資,從阿什哈達出發,從松花江到黑龍江,然後進入鄂霍次克海,一直到達庫頁島。

在俄羅斯出土的永寧寺碑文中,詳細記載一次北巡,鉅艦25艘,將士千多人復至其國。

到1434年,明宣德皇帝朱瞻基為體恤民生,減少支出,就停止了大規模的北巡,這個英明君主最愚蠢的決策啊。

阿什哈達的造船也基本停止,然而這些造船工匠多沒有迴歸登州衛、萊州衛,他們被王朝遺棄在北方。

隨著大明王朝在北方統治的減弱直到崩潰,這些造船工匠徹底成為棄子,只是這些手藝人的手藝代代相傳,到清康熙年間,為打擊尼布楚的哥薩克,又需要船隻的時候,這些匠人的後代又開始建造鉅艦的。

在吉林,老一輩人還在稱呼本地為—老船營。而從這買來的工匠中得知,在吉林前郭爾羅斯附近,(郭爾羅斯和前郭爾羅斯不是一個地方)一共有一萬多船工遺民,他們或捕魚為業,或從事農桑、或為蒙古人放牧,過著飢寒交迫、朝不保夕的生活。有了這些船工,不但就會擁有江海聯運的大船,也可以建立漢民族為主體的社會結構。

前郭爾羅斯蒙古的大臺吉叫固穆巴圖爾,這傢伙是鐵桿大清忠臣,多次隨滿清入關搶劫,殺人放火多有戰功,1638年明崇禎十五年,就這固穆巴圖爾,帥蒙古騎兵,追打太監監軍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