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傑作吧?朕打算建閣名曰‘妙言’,封小高為……”
聽說到此的時候,即便張叔夜也實在看不下去,出列讓皇帝冷靜,建閣雖為祖宗常法,也看不出有什麼勞民傷財之舉,但是西北兵事正如火如荼,江南錢政靡廢民不聊生。於此時建閣,實為不吉利的預兆,建議官家慎重。
在信中,高俅老爹直言不諱的說,要不是害怕被斬了,他當時想約張叔夜出去單挑。
目下異軍突起的張叔夜說話也還是有些分量的,而趙佶也的確比較迷信“是否吉利”這一套,便只得作罷,放棄了建立妙言閣。
想來趙佶也發現,封高方平為妙言直學士的話,學士似乎就沒有低品的。一個16歲的頑皮小孩,連面都沒見過,這麼封官也太誇張了。
但與此同時,趙佶還直接在朝上給吏部下令:限期年底,必須把小高這種妙人選入流內官任用。
這樣一來,擊碎朝中眼鏡無數,也就是說高方平會於17歲之際,正是出任實缺,這已經破了大宋的記錄了。官家不限定期限的話,高方平就只能領俸祿,吏部可以永遠以不適合為由,不啟用高方平,養著這麼一個閒散官員就行。
事實上張叔夜也覺得那小子做個閒散人員就很不錯,流氓做官有些不成體統。但官家愣是要這麼幹,張叔夜卻也沒有反對,他認為高方平出實缺總比尸位素餐的人要好些,反正實缺就有這些,高方平不上其他人就要上,或許是個書呆子上去,或許是個大棒槌上去搞的一塌糊塗。那就不如讓小高試試。
於是就形成了另外的潮流,趙黨和蔡黨都異口同聲的說“使不得”,16歲的黃口小子出任差遣太過兒戲,沒經驗會闖禍云云。但張叔夜則逆流而上,說是小高想法較多,雖然缺少經驗,心性還不穩,但是嘗試一下也問題不大。
老張照樣引經據典的說了許多大宋的神童什麼的,總之一句話,別看年紀小就以為人家不行。此後常維那個在吏部做小官的侄子,也照本宣科的唸了一下高方平的檔案。
既然有人給趙佶找到了理由,趙佶說了句“就這麼定了”,便離開了朝堂……
今個一大早就有人來叫高方平,說是梁中書召見。
來至留守府公房,因為這裡是正式場合,高方平規規矩矩的見禮:“下官高方平,參見留守相公。”
“呵呵,不必多禮,快坐下。”梁中書和氣的笑著,放下了手裡的文書,漫不經心的道:“賢侄可願意聽老夫一句?”
高方平趕忙道:“留守相公請說,方平候教。”
梁中書嘆息道:“如你現在這般的繼續揮霍才華可不好,聽你梁世伯一句勸,讀書方為正道,你為人機靈,心有正氣,又憂心於國事。你年紀輕輕便以獲得了皇帝賞識,即將選入實缺。這樣的條件和機會如若不抓住,實在太可惜。記得多讀書,將來踏踏實實的考個進士出身,須知不經歷這步,在我朝想登入青雲是幾乎不可能的。”
高方平一陣頭暈,也不知道梁希玟是怎麼和他說的,怎麼看老梁怎麼像是選女婿的模樣。
老梁也是很有分寸很懂事的人,這種問題適當的提點了一句便不再說了。轉而和高方平討論起了大名縣的縣治問題。
眼見他手邊漫不經心的翻閱著一本冊子,乃是大名縣的刑獄記錄。
高方平心裡有數,梁中書觸角靈敏不用懷疑。透過樑希玟傳話黑鐵匠事件,他已然預感到了這個事的嚴重性。以他的政治智慧而言,目下如此混亂的朝局,就是不從愛國的角度,也絕對不敢攤上這麼一堆事的。
“本府對一事略有奇怪,為何我北京匠人在消失,而大名縣上報的文冊中卻無與之對應的刑獄記錄?小高少年英雄,機靈聰慧,能為老夫解疑惑嗎?”梁中書故意道。
這已經是他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