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作為現代人,高方平深深的瞭解。
在後世專門有人剖析調查過,有時候某個大嬸在銀行取錢,不小心拿掉被風吹散了,緊跟著就被群眾搶空了。
而又有同樣的案例,大嬸也拿掉了錢,大家卻按部就班的撿起來還給大嬸,竟是一張不少。
這個關鍵的地方,和周圍的人群什麼素質沒有關係。而是和帶頭的那人怎麼做有關。
被搶光的通常是大嬸運氣不好,第一個撿起錢的傢伙拿著錢走了,這就是帶節奏。後面人的哪怕並不差少那幾百塊,也會有樣學樣,於是最終一搶而空。
而沒有被搶走錢的幾個案例中,有個共同點就是,銀行內的大堂經理是第一個撿起錢來還給受害者的,有了這個動作後,第二人跟隨,其後大家基本就有樣學樣,都一起跟隨了。
這些就是所謂“帶節奏”的恐怖之處,也是任何一個成熟政府都會出手干涉輿論的原因。某種程度上,大宋的山賊土匪乃是歷朝歷代最多,這和大宋官府懦弱,不喜歡控制輿論也有較大的關係。
此番理論上王勤飛等士紳階級的利益最大,而王勤飛去動員他們的話,威脅忽悠外加恐嚇,問題應該不大,都會去的。至於平民,好處在於他們很好忽悠很單純,前些日子稀裡糊塗的弄了個豬肉老仙法力無邊的名號,所以理論上,現在說服他們難度不算太大,其實這個名號聽著猥瑣,忽悠這個時代的百姓還是有點用的……(未完待續。)
第287章 天明之際
四更天的時候,高方平帶永樂軍士出城的時候鬆了一口氣,事實證明剛剛高方平關心則亂,想多啦。
這是所有群體在內的共同利益,他們也急了,目下基本上也算是眾志成城了。形成了統一的氣候,就是不論原因如何,城內不允許有十三以上的人留下。
既然王勤飛們都去了,他們當然絕對不會允許別的勢力有成年人留下去欺負他們的孩子了。所以的是,王勤飛的爹,八十一歲、鄆城年紀最大的老太爺也都被轎子抬來了。
汗。
老太爺口齒有些不清了,卻在城外的風雨之中始終罵罵咧咧的。
“叫個什麼,這次誰也不許有不同意見,小高相公也都來了,你個老東西就是死,也給兒子我死在水庫上,好歹為王家博得一個美名,也算是老太爺你對王家最後的貢獻。”王勤飛戾氣深重的發表演說道:“其他家一樣,就算是殘廢,抬也抬上水庫,用屍體守護堤壩,誰家都不許有例外。抗災隊伍開拔後,但凡被少年軍發現城內有十三歲以上者,一律斬首!”
城外難民從未見過如此浩大的聲勢,加上有兩個難民中的猥瑣大叔被林沖斬了,又見城裡好吃好在的幾萬人都出來了,自然也就沒有不同意見了。
最終永樂軍打散充當指揮構架,領導三萬多民眾,相當於每個軍人都以軍令作為班長,指揮十多個老百姓。最終井然有序,依照連日以來高方平制定的抗災方略行動。
那些老掉牙的傢伙,以及殘廢的傢伙們是完全沒用的,甚至還要分出人手來照顧。不過是的,就是抬也要抬上水庫去,這個時候已經不講勞動效力,只講鬥志。有一個搞特殊,特殊就會越來越多,之後就是猶如病毒擴散了,鬥志就沒有了。
既然王勤飛這個沒心沒肺的傢伙,把他家老太爺都當做肉盾、用轎子抬上水庫去了,也就不容許有其他人有意見了。
三萬多人分工,動用所能動用的工程器械,冒險進入各處河道清理沉冗的泥石。
就算河道不深,但是在目下黑暗、水流相對過激的情況下,期間也總能聽到有人消失或死亡的訊息。
拿走沉冗的石塊就是加速疏通河道,增加河道的流速和吞吐能力,之後就開始螞蟻搬家,動用一切能用的人力,以及珍貴的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