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人,林攄卻已經有了一個強大計劃,可以依託豬肉平帶起來的航海技術,展開番不一樣的事業。三至六年後,照樣又混回京來了。
林攄還覺得,千萬不能去亳州,那個地方最喜歡安置被貶的比較跳的文青。譬如被張商英那個棒槌知過一任亳州後,民生底子倒還好,然而風氣不對,到處是一群文化人整天顯擺詩詞,顯擺書法。林攄識字不多所以最恨那些識字多的人,去了難免又懟起來,那肯定被張商英打擊報復,就永遠別想回京了。
這邊yy著,那邊趙佶見林攄還算識趣,並沒否認,沒有讓朕下不來臺,於是又略微氣消了些,總體上還算對林攄滿意。
有了這個滿意的心思後,趙佶隨和又念舊的性格開發發揮了,想到了林攄當年還是機智的,有些好處的。這傢伙雖然沒什麼文化,但畢竟是親弟弟趙的舅舅,這麼想下去,趙佶難免又有了少許不好意思的情緒。
但貶他出京的決定已經下達,君無戲言,此點是暫時不會更改的,以後有轉還。
那麼在不好意思的情緒下,趙佶難免又會有點補償一下他們家的想法,於是就經由這個“林舅舅”,想到了弟弟趙,想到了趙日前來說了一些鄭居中的壞話。
趙佶不太喜歡這種私下搬弄是非的事,所以日前越王去進讒言時候,趙佶還以哥哥的身份訓斥了趙一頓。但現在由於對林舅舅的愧疚感,加上鄭居中已經失寵,趙佶開始有點接受趙說的那些話了。
就這麼的,原本最容易忘事的趙佶,又經由這事,把鄭居中那些不好的前科回憶了起來。
想著,趙佶不經意的朝鄭居中看去一眼。因心思的不同,真的發現這傢伙怎麼看怎麼不順眼了。
第940章 變法之前的鋪墊
隨行的張克公對蔡京和高方平這兩奸臣忍無可忍了。小老張也知道自己的名聲臭了,無法在皇帝跟前刷臉了,於是一個勁的給兄長張叔夜使眼色,想讓張叔夜出面為林攄說情。
在張克公看來,林攄問題是有的,但都不明顯。譬如高方平為了修建鐵路買地的時候,林攄的確放水了,但明眼人都知道這事在政策上毛病不大。
然後在嚴打行動中,收繳道士資產的處理上,林攄上繳國家的比例在張克公看來太少了些。張克公不是執政官,不知道開封府面臨的難題,小老張只是以紀委的思路覺得林攄存在問題。
再然後,作為一個進士及第的人,林攄這個棒槌當年在公眾場合把文報上的字給唸錯了,還被以學問著稱的皇帝逮了個正著。你好歹低調些,猶如高方平似的只有個“同進士出身”,也就不那麼拉仇恨了不是。
這些就是張克公眼睛裡的林攄問題。但暫時都可以原諒,至於在道士問題上,林攄是張克公眼睛裡的第一鐵騎。張克公覺得現在的京城還需要林攄。
可惜張叔夜也有自己的考慮,嚴打行動涉及的群體很大,這事必須有人背鍋,必須給皇帝一個交代。然而不能是蔡京和高方平背鍋,所以老張即便無比尷尬和內疚,也只有預設林攄背鍋的事了。
於是張叔夜並不響應張克公。
一般意義上的君無戲言,指的是其他朝代。在大宋的話,皇帝的話可以被宰執質疑。所以就是這個原因,大宋是抗旨事件最多的一個王朝。除了王安石這類人會大幹特幹外,當年就連蔡京都趕時髦,譬如當時趙佶任性,要加封童貫開府儀同三司,就被老蔡給頂回去了,直言道:“老臣拒絕任命。”
所以現在皇帝說出了“把林攄給朕趕走”的話來後,只有宰執可以反駁。高方平是執政之一但不是宰執,所以現在這個場合,唯一隻有老張能說話把林攄的問題往回,變為一個有爭議事件。
張叔夜不反駁的話,這事就真的“君無戲言”了。
於是在老張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