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得以維持原狀!
楊應麒來到遼口的時候,從鞍坡方面的貨物依然從北面運來。這條貿易線不但為遼南手工業提供了大量的資源,同時也為金國提供了大量的稅收,所以儘管此間戰事一觸即,但只要有一天不打仗,金國上下便都不願意將之截斷。
楊樸指著往來的民夫道:“戰事一起,這條貿易線便斷了,雖然我們這些年囤積了許多物資,但戰事還是要戰決的好,不然民間恐怕受不了。”
楊應麒卻搖頭道:“你錯了。能夠戰決取得勝利固然好,但就算陷入持久戰,我們也不怕了。”
楊樸道:“可是我們所需要的煤、鐵……”
楊應麒:“這些東西,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地方運來。”
楊樸道:“你是說……河東?”
“不錯。”楊應麒道:“還有日本。其實現在商人們已經在轉移資金,以求降低風險了,所以趙履民他們才會對河東那邊的煤礦那麼有興趣,才會和河東的那些商戶生矛盾。不過他們之間的競爭我們不能介入得太深,只要居於一個公正的立場加以調停就是。總之這邊的仗要是打起來,可能會導致我們漢部內部經濟活力生轉移,也可能會讓一些人破產,一些人暴富。不過卻不會讓漢部整體淪入困境。畢竟,現在的漢部已不是當年的漢部了。”
楊樸道:“這麼說來,七將軍你也是贊成先攻打東北了?”
“當然!”楊應麒道:“我在山東期間,大哥就一直部署這件事情!現在上十二村的三萬精兵、遼口的兩萬精兵都已集結待。五哥那邊的人馬也準備得差不多了。此外就是大哥回來後招收的五萬新兵,訓練了大半年,也該準備上戰場歷練了。咱們存了這麼多年的錢糧人力,不就為了今天麼?”
楊樸沉吟道:“那麼,什麼時候宣戰?”
楊應麒笑道:“不急。從金國這次大清洗風波看來,他們內部的陣腳已經亂了,咱們再燒一把火,讓他們再折騰一番吧。”( )
第二四九章 兵機順藏變(下)
金國在折彥衝脫逃以後便黴運連連,就連宗幹、宗輔這樣的精明人也常常幹出些後人覺得很愚蠢的事情。
如果以一種神秘的歷史觀去看這個問題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金國的國運在走下坡路了!
不過,如果要用理性的方法來分析,那這些事件也都有說得過去的理由。比如大清洗事件的生,就是女真人用一貫以來對待異族的態度——順者賞逆者罰,寧殺錯不放過——來處理這件事情,可以說宗翰等人在韓昉背叛後加深對異族的懷疑幾乎是一種必然,只是這件事的嚴重性和他們預料中有所出入而已。後來人當然可以用事情的結果來說這件事情宗翰等人做得不智,但身處當時的歷史環境下的人,就算再聰明也不可能像後人那樣看得很全面、很清楚。
無論是吳乞買、宗幹,還是宗望、宗輔,他們雖然在對遼、對宋的鬥爭中顯得精明強幹,也積累了許多鬥爭的經驗和手段,然而現在這些經驗和手段卻反而變成了一種枷鎖,因為他們面對的敵人已經變了。
漢部既不是胡人文明化後變得羸弱的遼,也不是集合了文明國家各種弱點的宋。當下的漢部是一個胡武漢文結合得頗為恰當的政權,一個充滿了進取朝氣和侵略精神的政權,有這樣的政權作為基礎,再加上主事者如楊應麒等人有較為開闊的視野,這個政權的威力便顯得十分可怕。
華元一六八零年九月,秋風高,野草長,正當金軍蠢蠢欲動之時,楊應麒幹了一件出乎眾人意料的事情:他代替折彥衝草擬了一封奏表,以折彥衝漢部勃極烈的名義向吳乞買公開上書。
在這封奏表裡,楊應麒嚴厲斥責了宗乾等執政誤國誤民,他促請吳乞買下令將大金境內所有的行政事務交由擅長政務、威望厚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