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城商業一條街的盡頭,有一家小小的餛飩館。它的店面不大,招牌卻格外顯眼,上書“卿雲餛飩館”五個大字。這家餛飩館的老闆,就是趙卿雲。

趙卿雲是個三十出頭的年輕人,他身形修長,面容溫和,眼神中透著一種執著與熱情。當初選擇在這條繁華的商業街上開餛飩館,很多人都不看好。畢竟這裡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商場店鋪裡賣的都是名牌服飾、高檔化妝品之類的東西,一個小小的餛飩館能有什麼作為呢?

然而,事實卻讓所有人都大為吃驚。餛飩館開業那天,小小的店面就被圍得水洩不通。趙卿雲忙得腳不沾地,他親自下廚煮餛飩,妻子林悅則在前臺招呼客人、收錢找零。那一個個皮薄餡大、湯汁鮮美的餛飩端上桌,瞬間就征服了食客們的味蕾。

餛飩館裡的餛飩種類繁多。有最經典的豬肉大蔥餛飩,豬肉肥瘦適中,大蔥鮮嫩,咬一口餛飩,那濃郁的肉香和蔥香就在口中瀰漫開來;還有蝦肉餛飩,新鮮的蝦肉晶瑩剔透,裹在餛飩皮裡,彷彿是包裹著一顆海洋的明珠,餛飩湯裡帶著淡淡的蝦的鮮味,喝一口就彷彿能感受到大海的氣息;薺菜餛飩也是一絕,春天採來的新鮮薺菜,洗淨切碎,與豬肉混合做餡,吃起來有一種田野的清新味道。

趙卿雲對食材的要求極為嚴苛。他每天清晨都會親自去菜市場挑選豬肉,只選那些農家土豬,肉質緊實有彈性。大蔥要選蔥白長、蔥葉綠的,鮮蝦是從海邊當天運過來的,薺菜也是自己在城郊的小菜園裡種的,不施化肥農藥。他常說:“這餛飩啊,食材是關鍵,要是食材不好,再怎麼精心調配調料都沒用。”

店裡的餛飩湯也是精心熬製的。用豬大骨、老母雞加上各種香料,小火慢燉幾個小時,熬出的湯濃郁醇厚,像牛奶一樣白。每一碗餛飩都是現煮的,把餛飩下到鍋裡,等餛飩浮起來,再煮上一會兒,就可以盛到碗裡了。盛餛飩的時候,先在碗底放上一小勺豬油,再倒入滾燙的餛飩湯,那豬油瞬間就融化開來,散發著誘人的香氣。然後把煮熟的餛飩撈進去,撒上一點蔥花、紫菜、蝦皮,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就大功告成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卿雲餛飩館”的名聲越來越大。不僅周圍寫字樓裡的上班族每天中午都來光顧,就連那些住在遠處的居民也會特意趕來吃上一碗餛飩。有些食客甚至會在早上上班前就來吃一碗餛飩,開啟美好的一天;還有些人晚上下班後來吃一碗餛飩,慰藉一天的疲憊。

有一位老顧客,是個年近七十的老人,名叫李伯。他幾乎每天都會來餛飩館。他說,吃了趙卿雲做的餛飩,就想起了小時候母親給自己做的餛飩,那是一種家的味道。李伯還經常給趙卿雲講一些以前的故事,趙卿雲總是聽得津津有味。他覺得,自己的餛飩館能給人帶來這種懷舊的感覺,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趙卿雲的餛飩館生意火爆,自然也引起了周圍商家的嫉妒。有一家西餐廳的老闆,看著餛飩館每天人來人往,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想了個辦法,在自己的西餐廳門口打出了大大的廣告,說凡是在西餐廳消費滿一定金額的顧客,可以免費獲得一份高階甜品,還可以享受八折優惠。這個廣告確實吸引了不少人,一時間,西餐廳的生意好了起來,而餛飩館的顧客卻少了一些。

趙卿雲的妻子林悅有些著急,她對趙卿雲說:“我們也得想個辦法啊,不然生意都被搶走了。”趙卿雲卻很淡定,他說:“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餛飩就好,那些因為一點小優惠就不來的顧客,也不是我們真正的顧客。”

於是,趙卿雲依然每天用心地做著餛飩。他還推出了新的餛飩口味,比如香菇雞肉餛飩,把鮮嫩的雞肉和香氣濃郁的香菇搭配在一起,別有一番風味。同時,他還改進了店內的服務。以前店裡只有幾張簡單的桌椅,現在他重新裝修了店面,增加了一些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