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建立國家的家底(第3/3頁)
章節報錯
也差不多。
也實在沒有辦法,產業工人中 必須強加那些蒙古人、索倫張、鐵驪人……讓一個幾輩子都放牧、狩獵的人去造船,太難了。
而猶太人與漢人工匠都有比較好的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這些人中選取優秀分子組建科研團隊,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具、新武器讓北明逐步強大起來。
棉布嚴重缺乏、亞麻布嚴重缺乏,牲畜皮革比較寬鬆,而魚皮非常寬鬆,所以外衣、外褲依舊以魚皮為主。
依靠前世帶來的唯一工具,那把瑞士軍刀,以軍刀說明書的標準,建立了度量衡體系,米、公斤的標準度量衡用青銅鑄造,所有的居民點都統一用後世的度量衡。
只有少部分人可以有柔軟的棉布內衣。目前紡織業在各族婦女中都有進行,產出有限、品種單一,而從共和國的資源條件出發,毛紡、與亞麻紡織最為有利,不缺少羊毛的,而越冬的棉衣已經迫在眉睫。
按照現代軍隊訓練的部隊有,霹靂支隊180人 近衛支隊180人,蒙古山支隊180人,利庫德支隊120人,乞兒吉斯騎兵隊80人,新設鐵驪衛300,目前在修建從小興安嶺到白楊木河的道路,修路遙遙無期,就沒有計算在軍隊內。
現有軍隊740人,隨馬加丹開拓團出發的部隊300人,總計是1040人 。在2萬人口的基礎上,養一千人的軍隊絕對不少了,不能再多了, 再多影響生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