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一的信使來到白楊木鎮的時候,譚啟明在銀礦鎮與車臣汗談判,吳超正在查爾幹湖捕魚,於剛立在實驗蒸汽衝陣車……

元老院幾個人商量後,決定派周政賢去前郭爾羅斯處理。

譚啟明一直告誡大家,現在不宜與女真人發生全面戰爭,國家還沒有發動一場全面戰爭的家底,如果前郭爾羅斯發生衝突,可以直接放棄,失地存人。

然而所有的人都是不甘心的,周政賢尤其不甘心,那裡可是最肥美的草原、最肥沃的黑土,多少阿什哈達軍民還盼望著回去種田。

在結冰的松花江面上晝夜兼程,馴鹿雪橇遠遠好於馬,馴鹿的耐力更勝一籌,從白楊木鎮到前郭爾羅斯,馴鹿雪橇兩天就到目的地。

周政賢進入前郭爾羅斯城寨,譚一與哈布圖蒙術立即彙報了清國使團的情況 ,而李永芳的兒子李延庚已經在城寨之中,要求會見。

瞭解了情況後,周政賢決定馬上會見李延庚。

見到李延庚的時候,李延庚看著周政賢,長施一禮道,罪人李延庚拜見將軍。

周政賢問,既為清使,何稱罪人。

唉,李延庚一聲長嘆。

身侍敵國,背棄祖宗,苟活於亂世,惜命於蠻族,進不能報效國家、退不能保全名節,青史罵名,遺臭百載,雖生尤不如死,何止有罪,罪孽深重亦……

動情之下,李延庚幾欲垂淚。

看著大清使團的使者有如此表現,周政賢莫名驚詫。

李永芳是叛徒賣國賊,譚啟明是知道這個歷史人物的,而李永芳的長子李延庚卻是一個民族英雄,譚啟明是不知道的,因此周政賢對於李延庚的表白出乎意料。

周政賢道,既然先生心繫國朝,有悔悟之心,何不棄暗投明。

哎, 吾何曾不想,大丈夫立世,當上報國家,下扶黎民,此國難當頭之際,報國何惜性命。奈何家父投敵於前,助遼南起事又洩密於後,今已被偽朝羈縻於家,已是來日無多,命不久矣……

周政賢道,遼南起事之說,某知之甚少,還煩請先生解惑。

李延庚道,遼南三州,復州、蓋州、金州,皆我大明土、居我大明人 ,守將劉愛塔者,又換興祚,為女真第一漢人猛將,興祚與吾身在偽朝之堂,心有報國之志。

復、蓋、金三州之民,苦女真苛政久矣,吾與興祚,謀將三州之民舉事,奈何通國朝寧遠、登萊諸將,皆敷衍推諉。

若舉事,守無增援之軍,退無南渡之船,輾轉數載 ,進退失據不敢倉促。

寧遠諸公又洩密於偽朝,偽帝聞之,雷霆震怒,屠復州,囚興祚……

唉,吾本將死之人,然觀諸君,稱中華、言漢語,有盔明甲亮之軍、有朝氣蓬勃之民,固請相見,竊問君有何能?何志?能止於於此。

周政賢聽吧,說,有譚公啟明者,學貫古今,漂流世外,見我等遼民,阻隔苦寒之地,織無絲棉、食無稻粟。

蒙譚公不棄,開山冶鐵、結網求魚,以至物阜民豐,黎民歸心,譚公與權與利皆不謀私,行周召共和事,內外決斷皆出自元老,今譚公北行,不能相見 ,故元老院諸君遣吾相見。

君有赤城之志,某必如實向告,周某本大明阿什哈達千戶,為我大明世代鎮守阿什哈達,遼東之變後,於國朝隔斷千里,苦守百里之地,恰固穆巴圖爾來犯,城破人亡之際,一髮千鈞,譚公將索倫兵300,陣斬固穆巴圖爾。

思我等漢人擁兵在北 ,必遭女真清剿,計命歸順蒙古部落之名,以疑惑女真。

時至今日,我等自喚北明,視大明乃我父母之幫,共和族眾,凡索倫、蒙古、鐵驪、朱赫諸族,習漢語、忠《大誥》,即為中華民族,地雖廣十萬,然則丁口不足,只有2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