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毒蛇咬的訊息。

那個年代,血清很少很少,再加上研究農作物的地方,一般都是很偏遠的山地。

所以被毒蛇咬的人,根本來不及被送到醫院,幾乎只能活活等死。

但是在死之前,譚胖恭還是給了袁龍平一封信,裡面是正人君子的名字,被他推斷到了兩個。

在臨死前託孤後,譚胖恭伴隨著南繁之歌,離開人世。

而袁龍平就在這看著自己兄弟離開人世的情況下,更加堅定了研究雜交水稻的信念。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

當兩個徒弟,根據雜交水稻的特徵,找到現代雜交稻的祖先時。

一幫人沸騰了,袁龍平也是著急忙慌的趕了回來。

他們興奮的叫著高階,拿著那株名叫野敗的秧苗,分享著成功的喜悅。

然而最終的實驗才剛剛開始。

他們從這株秧苗上得到了五粒種子,然後開啟了雜交試驗。

從第1年,第2年,到第3年。

從第2批,到第3批,再到第4批。

他們的成果越來越好。

可就在這時,袁龍平打算把他們的種子分享出來,讓更多種植水稻的人,都能夠用上野敗這個種子。

有學生不理解,覺得他們辛辛苦苦幹了這麼多年,好不容易取得了一點成就。

可要是把種子分出去的話,那大家不就都在一條水平線之上了嗎?

這話也不能說自私。

畢竟誰費盡千辛萬苦幹出來的事業,突然要被公開成果,心裡都不舒服。

然而就連觀眾都知道這不是單純的技術競爭。

是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為研究雜交水稻而付出努力。

就像袁龍平說的那樣。

他們一個團隊付出努力,才好不容易擁有了一點成果。

再往後還得經歷很多難關,像什麼三系配套。

雜種優勢組合,還有制種。

這麼多的難關,僅憑他們,即便最終能夠攻克,祖國也等不起。

所以他希望能夠把成果撒出去,讓大家都開始不斷努力,在這樣的環境下,說不準能夠推動國內雜交水稻的發展。

就像他舉的例子。

為什麼外國人搞出了三系稻,卻沒繼續往下走,還不是握著手裡的一點成果,不願意撒手,不願意公開出來?

而他們當然不能向外國人學習。

可是很多觀眾都知道。

選擇把種子向外公開,幾乎就相當於放棄了那麼長時間的研究。

但袁隆平有格局,在他看來,雜交水稻不管是在誰手裡搞成,都是人類的創造結果。

這話說出去的一剎那,很多觀眾都把格局打在了評論上。

就這樣。

他們選擇把野敗的種子公開。

公開給福省的謝安。

疆城的王藝。

東山的張林。

北湖的劉家……

當一個又一個名字出來的時候,袁龍平知道,他們每一個人背後都代表著一個團隊。

而正是因為有大家的合力,雜交水稻的培育才能在一步一步的攀登當中走向更高峰……

終於,在1973年的秋天。

袁龍平站在了演講席上,宣佈“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至此,雜交水稻的培育走上了一個全新的頂點。

而他曾經許諾過的畝產千斤,現如今也終於實現!

但實驗的成功並沒有讓他太過興奮,他回到了鳳凰坡,完成了自己的承諾,那就是把第1批種子交給當地村民。

當村民們聚集在一起,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