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有太糾結這幾萬人馬,相比起數十萬大軍安然退走,只損失三萬多人對他們影響不大。
翌日的清晨,平安軍團第一支兵馬進入朱雀城,宣告朱雀城之圍徹底解除,而源源不斷的糧草車也開始朝著朱雀城運轉。
當日,唐軍突然朝西退卻,跟聖教軍平行後撤,冷卓立刻傳令各軍出擊,尾隨在後尋找戰機,並安排南武軍團部分兵馬收復朱雀府其他郡縣。
帝國五五八年七月十一日,從去年冬臘月開始的朱雀城之戰告於段落,這一場超過兩百萬兵馬的大會戰,最終以帝國一方勝利而結束,而在這場曠世大戰中,冷卓也正式走上了爭霸的舞臺。
朱雀城內,並沒有因為聖教,唐軍的退卻而鬆弛下來,反而更加的忙碌,追擊唐軍,自然不讓剛組建沒有兩個月的南武軍團去,自是派遣精銳,由朱雀城內的守軍精銳以及平安軍團的近十萬兵馬合編新的朱雀大軍團成為了主要追擊的力量。
朱雀大軍團下設正七個師團,依舊是兩萬五千人滿編制,總兵力十七萬五千兵馬,直接以平安軍團北大營,東大營,西大營,還有朱雀城四城兵力改編,而在改編中,平南侯陳南也服從了這一次大的改編計劃,而這也意味著這個曾站在楚州頂峰的平南侯低頭了,承認了冷卓在楚州目前的地位。
隨後朱雀大軍團離開朱雀城,追著聖教,唐軍的尾巴而去,而城內,也完全換上了南武軍團的守衛軍,這也意味著,冷卓在朱雀城的地位再也無法撼動。
將手中的一些雜事交給了劉伯溫,冷卓就率領近衛武士團,以及一個由二十位天靈組成的精銳出城北,繞道奔往襄陽。
七月十二日,冷卓先行來到襄陽城內,而在這時,天河水面上,走舸排船往來如梭,這些水面上的斥候已進入了白熱化的絞殺。
天河,乃是帝國境內最大最寬的一條河,發源自雍州,流經蜀,中,楚,青,揚五州,它就好似一條天然的分界線,繞著五州交界流淌而過,天河水面最寬處幾達一百三十餘里,最窄處亦有二十餘里,沿途有諸多大河大湖相連,水量充沛,尤其是夏季,天河水更是上漲的厲害,而此刻天河的水面,就好似一面巨大平坦的鏡子。
這寬闊無邊的河面上,一艘裝備有大型床弩的走舸快船好似一條靈動的魚在水面上快速的穿梭,走舸船廠大約五六丈,寬一丈三,船體流線型,備有三角船帆以及尾風帆,這也保證了他們能夠在水面上快速的飛馳。
“水長,有船,好多的船!靠,是大型樓戰船,還有大艨艟,不好,有梭子船朝我們這邊來了!”
一艘走舸算上戰兵一共十一人,操船五人,餘下都著竹木皮甲,手持長矛,弓箭,戰刀,藤盾,這是船上水卒常備的兵器,面對同行,他們自然敢上去廝殺一番,分出上高低,但是看到大樓船出沒,他們連靠上去的勇氣都沒有。
樓戰船幾乎是一支船隊的主力戰船,象他們這樣的走舸就跟大象前面的螞蟻一樣,直接就能撞你個粉碎,至於接舷作戰,更是個笑話,樓戰船的甲板都有五六丈高,跟一面牆壁一樣,而走舸跟水面的高度才不到兩尺。
而且他們這些分散各處的走舸可是水面上的眼睛,本來就是探查敵情的,而現在他們要做的自然是加快速度返回,而且是要都多快跑多快。
“轉舵,撐起船帆,小五,將響箭拿出來,放出去,快!”水長是一船最高的指揮,相當於小隊長,也是這條船上最大的官了。
嗖,一聲響箭飛竄上半空,而後一聲炸響,這響聲周邊三五里都能聽得到,而這響箭一響,四周的走舸就會得到訊息,而後接力,不需要半刻鐘的時間,訊息就能傳回在江面上的主力船隊。
走舸很靈活,在水面上劃過一道優美的弧,便如飛魚一般快速的逃竄而出,而就算是對面的快船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