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有五個門道。在此之前,他見過最大的城門,就只有三個門道。

明德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五門道”的城門,開創了中國古代都城城門建制的最高制度,顯示了國都的重要形象,它與大明宮的“丹鳳門”一樣,是“天子五門道”的重要代表,是名副其實的“隋唐第一門。”

明德門作為長安城的正南門,位於長安城中軸線――朱雀大道的南端,它與宮城“朱雀門”、皇城“承天門”等共同構成了長安城的南北中軸線,是體現長安城中軸對稱佈局的重要節點,可謂大唐國門之所在。

隋唐長安城不是漢代的長安城,漢代長安(秦咸陽)已毀於戰火,隋唐長安城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於漢代長安城故址東南二十里處興建的,最初叫大興城。當時,主持修建大興城的隋初著名建築家、將作大匠宇文愷在建築形制上對明德門作了特殊處理,採取了罕見的五門道,而大興城其餘十一座城門都是三個門道。明德門的五個門道,其兩端的兩個門供車馬出入通行,寬度足以供兩輛馬車並排透過,其次的兩個門為出入行人通行,中間的一門平常關閉,它是專供皇帝每年南郊“郊祀”和其他出行時通行的御道。

天色大亮,城門開啟,開始放行車馬和行人,城門前排得長長的隊伍開始緩慢地向前移動。王伯馬和宋石也解下栓在樹上的馬,牽著馬排到隊伍的最末尾。兩人隨著隊伍穿過石橋,來到城門前面。王伯當抬頭看了一下,飛簷斗拱,金碧輝煌的三重城樓壓在門頭上,城頭上角旗密佈,守衛羅列,沒有軍事建築應有的肅殺,倒有著煌煌巨城的威嚴和大氣。

隨著人流抵達城門口,城門的檢查很是寬鬆,兩個人牽著馬過了城門,並沒有人過來查詢。王伯當看了一下,只有身上帶著大包小包,或是押著車輛的商旅,才會被攔下來繳稅。其他人,城衛根本不會多看一眼。王伯當第一次進長安時,便驚訝於京師城門檢查比想象中的要寬鬆許多,這在中原那些戰事頻繁的城鎮根本難以想象。作為大唐的國都,一國之重心,還是這般寬鬆,真是出乎王伯當的意料。

不過想想也是,據說每天被趕進長安城的豬羊等牲畜加起來就有數千只之多,雞鴨之物更是數不勝數,而各地商旅官員或是本地住戶,每天也總是有數萬人出入,若是一個個查檢過來,一天有三十六個時辰都不夠。

穿過全長二十多步的城門,眼前豁然開朗,前面便是一條直通朱雀門的御道天街,而城牆的內側卻是一條寬約十丈的街道,站在兩條大街的十字路口,他們便恍然置身於當世無雙的繁華勝景之中了。

王伯當一早便離開了軍營,這會兒肚子扁扁,腹響如鼓,得趕快填滿五臟廟。大街兩旁有許多家早點鋪,兩人挑了一家走了進去,坐下後點了水飯、肚肺和蒸餅,埋頭吃了起來。

吃完飯,走出早點鋪,王伯當對宋石道:“你回軍營吧,我去找主公。”宋石點頭稱是。兩人在大街上分手後,王伯當騎馬來到李密府上。他剛走進庭院,就碰見了管家。管家道:“王將軍,賈先生回來了。”王伯當一聽,精神一振,連忙匆匆來到後堂。

王伯當走進去一看,賈閏甫和李密正坐在那兒說話。他搬了一隻馬凳走過去坐下,瞧著賈閏甫道:“怎麼樣?”賈閏甫微笑地點了點頭,道:“我跟李育德和高季輔談過了,他們都贊成主公起事,願意聽從號令。我跟他們約好,五日後開始行動。”

“太好了!”王伯當興奮地。

李密也很高興,微笑地:“伯當,能否攻進長安城,就看你的了。”王伯當胸有成竹地:“主公放心,我已經安排好了!”

華州,瓦崗軍營地。高季輔四十歲左右,戎馬半生,練就了一副強健的體魄。他隨同李密進入關中後,率領一萬多兵馬駐紮在華州,與永安王李孝基一起守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