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坐堂醫(第1/2頁)
章節報錯
寧靜的村莊,依偎著一片水澤,廣袤的蒲昌海旁。
在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蒲昌海像是一面巨大的鏡子,倒映著天空的湛藍與雲朵的潔白,周圍環繞著茂密的灌木草叢,鬱鬱蔥蔥,隨風搖曳。
這本應是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然而這個時代,臨近水澤的地方也是充滿危險。
每到夏日,這裡便成了蚊蟲的天堂。那些蚊蟲密密麻麻,如同一片黑色的雲霧,嗡嗡地飛舞著,尋找著它們的 “獵物”。村民們深受其擾,哪怕只是在戶外短暫停留,也會被叮咬得渾身是包,奇癢難耐。
更糟糕的是,由於臨近水澤,村民們的生活與水緊密相連。許多人以捕魚為生,他們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冰冷的湖水日復一日地侵蝕著他們的身體。手指和腳趾的面板開始變得蒼白、浮腫,接著出現糜爛和脫屑的症狀,嚴重的甚至長出了膿皰,每一次觸碰都鑽心地疼痛。
不僅如此,水源和食物也受到了寄生蟲的汙染,瘧疾、痢疾、傷寒等疾病在村子裡悄然蔓延。患病的村民們虛弱地躺在床上,高燒不退,腹瀉不止,痛苦地呻吟著。而對於這些疾病,村民們大多束手無策,只能在絕望中等待命運的安排。除了這些已知的病症,還有一些在當地人看來再正常不過的現象,比如在湖邊捕魚的人,長時間逆光看水面,眼睛會變得通紅。他們卻從未覺得這有什麼不妥,因為束手無策,就只能默默忍受。
晁釗來到村子不久,原本忙於處理公務,可一次偶然的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
那是一個酷熱難耐的日子,空氣彷彿都被熱浪凝固,憋悶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晁釗路過一片溼熱的水邊野麻地時,發現一個村民暈倒在地。他急忙上前檢視,只見村民面色蒼白,嘴唇潮紅,渾身滾燙,顯然是中暑了。晁釗毫不猶豫地將村民拖到陰涼通風處,又是喂水,又是扇風降溫,經過一番悉心照料,村民終於甦醒過來。
這件事就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訊息逐漸在村子裡傳了出去,村民們這才知道,原來這位看似威嚴的官員還懂得醫術。
從那以後,陸陸續續有人找上門來,希望晁釗能為他們治病。看著村民們飽受病痛折磨的模樣,晁釗心中滿是憐憫,他決定從最直接的改變生存條件開始,幫村民看病,這或許是目前改善他們生活的一個另外方法。
從那以後,晁釗在忙完公務之餘,便一頭扎進了醫學的世界。他孜孜不倦地鑽研著各種醫書,那些泛黃的古籍成了他最親密的夥伴。
有時候公務繁忙,他甚至直接坐在那間小小的 “衙門” 裡,為前來求診的村民診脈開方。在那個時代,官衙一般被稱為 “堂”,官員處理事務叫做 “升堂”,而像晁釗這樣一邊辦公一邊行醫的醫生,便被人們稱為 “坐堂醫”。也正是從這時起,在一間小小的診室內,一張方桌,一個脈枕,一位醫者坐在那裡望、聞、問、切,然後開方子、抓藥的中醫傳統看病模式,在這個小村莊裡悄然延續。
面對大面積肆虐的區域性疾病,晁釗深知預防的重要性。他大力鼓勵村民們喝燒開的水。
一開始,村民們並不理解,他們覺得這是一種矯情的做法。有人私下裡嘀咕:“祖祖輩輩都是直接喝生水,也沒見出什麼大問題。” 但晁釗並沒有放棄,他耐心地向村民們解釋喝生水的危害,並親自示範燒水的過程。
慢慢地,一些村民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嘗試了,一段時間後,他們驚喜地發現,身體確實好了許多,生病的次數明顯減少。這個訊息在村子裡傳開,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主動喝燒開的水。
除了飲水問題,晁釗還極力引導村民不要生吃動物,特別是野生動物。然而,這一建議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蒲昌海畔的村民們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