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大哥,我並不知你心中所想,但我大膽猜測,大哥必然所圖甚大。你的目光並非在這世間之中,亦不會被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諸子百家迷惑雙眼,你熟知各家經典,但卻不被經典所困。看得出他們的優秀之處,也看得出他們的不足之處。”

“吾妄自猜測,大哥是想要融各家之所長,形成一套新的學說,不知對否?”

趙驚鴻微微點頭,又看向扶蘇,“扶蘇,你覺得呢?”

扶蘇感嘆,“大哥,若如此,普天之下,應只有你能完成這項任務了。其他人,皆會被困於前人思想之中,禁錮其中難以掙脫,吾之亦然,難以超脫其外。”

趙驚鴻笑了笑,“不是還有翰林院嗎?”

扶蘇猛地抬頭,驚訝地看向趙驚鴻,“大哥,你在提出翰林院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準備好了這一步嗎?”

趙驚鴻點頭,“這是必然要走的路,想要長久繁榮昌盛,必須改變其思想,且讓思想有持續的改變性,而不是將其桎梏其中,無法變革。商朝滅於此,周朝也滅於此,我們觀看歷史,要從中學習教訓,而不是僅僅是看到了前人的覆滅,沒有警惕後面要發生的變化。”

“大哥所說極是!”扶蘇點頭。

張良也在一旁心中感慨萬千。

他們觀看歷史,只是看到了王朝的覆滅,總結了王朝覆滅的原因。

比如商朝的殘忍無道,周朝的禮崩樂壞。

但根本問題是什麼?

是制度沒有跟上時代的變化。

周禮好用嗎?

很好用!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周禮的弊端出現了。

所以,在出現了諸侯國,才出現了七國爭雄的場景。

最後,變成了如今的大秦。

而趙驚鴻呢?

他不僅看到了王朝覆滅的原因,更看到了不同時期不同制度的弊端。

他想要做的,不是去完善某種制度,更不是恢復某種制度,而是想要根據時代的進步,不斷地去完善和改善當前的制度,創造出一種永遠適合當前時期的制度!

翰林院,便是他所需要的工具!

張良看著趙驚鴻,不由得感嘆道:“若是之前,始皇一統六國,想要世世代代無窮盡也,只是一種狂妄自大的幻想的話。如今,有了大哥相助,萬世昌盛,不再是一種妄想,而可真正實現!”

扶蘇看了一眼張良,雖然張良言語之中多有不敬,但說的似乎也在理。

:()大秦:開局扶蘇被貶,忽悠他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