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世給他發了一份鴿信,質問為什麼海船遲遲未到,讓他的軍隊無法渡江,面臨補給危機。

趙佶反過來質問杜充,杜充雖然出任御史中丞以及監察使,但他的造船使卻沒有卸任,那麼三百艘海船的安排依舊由他負責。

杜充也同時無法回答趙佶的質問,現在可不是後世,一個電話就能查到下落,除非有人趕來彙報,或者有情報站及時發來鴿信,或者地方官報告,但這些渠道他們都沒有,所以對趙佶和杜充而言,三百艘海船就是憑空失蹤了。

其實杜充已經懷疑三百艘戰船被李延慶的軍隊俘虜了,但這只是猜測,沒有證據,杜充可不敢亂說,他知道說出來的後果。

他只能說,船隻可能遇到風浪,暫時在某處躲避,所以耽誤了一些時間,儘管安慰趙佶。

可惜趙佶不是那麼容易被哄騙,他滿臉陰沉,就已經說明他隱隱猜到了真相。

“各位愛卿請坐吧!”

趙佶擺擺手,眾人紛紛坐下,趙佶也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下,他的位子高高在上,俯視著眾人。

“今天把各位召集起來,主要有兩件事情要和大家商議,首先是情報防範問題,大家都知道,李延慶搞情報很厲害,當年他就在西軍率先建立了情報司,朕沒猜錯的話,他在臨安城也一定建立了大量的情報點,我們必須把這些情報端掉,把私通李延慶的官員清除,把擅自提供情報的商人抓捕,所以朕要成立反情報司,它有權調查任何人,有權進入任何房間,有權抓捕任何人。”

眾人都暗暗驚心,反情報恐怕只是藉口,太上皇的真正目的恐怕是鉗制言論,實施高壓監控,不準任何人妄議朝廷。”

趙佶看了一眼眾人,見眾人都沒有吭聲,便道:“這個反情報司就和原來的監察局一起都掛在御史臺下,煩勞杜中丞全權負責!”

杜充連忙起身向眾人點頭致意,但大堂內依舊是一片寂靜,事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沒有誰會支援這個權力變態的反情報司。

趙佶也不在意,他知道這種事情不會受人歡迎,但不管群臣意見再大,這件事也必須要做。

趙佶又道:“既然成立了反情報司,那戒嚴就可以解除了,恢復正常秩序吧!”

劉正彥連忙起身,“微臣遵令!”

趙佶又取出一份計劃書,對眾人道:“今天第二個議程就是討論一下苗將軍的作戰計劃書,具體討論一下對付李延慶的良策。”

“苗將軍,你來給大家闡述吧!”

苗傅也一陣頭大,他把自己的計劃書交給太上皇批准,沒想到太上皇居然拿到知政堂商議,這不就等於洩露出去了嗎?

為防止李延慶針對計劃,自己肯定要進行大修改,可如果要修改,那現在討論又有什麼意義?

不過既然太上皇已經開口,苗傅也只得硬著頭皮起身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李延慶手中兵力雖然增加不少,但他能用來和臨安府對陣的兵力卻不會太多,我估計在五到七萬人之間,一方面他要留軍隊坐鎮平江府,保證後勤大營安全,另一方面還分兵保護補給線安全,另外,劉光世在江北屯兵五萬,隨時可能殺下來,為防止腹背受敵,他也必須在長江南岸部署兩萬左右的軍隊,一一扣除後,他能用於前線的軍隊就不多了。”

“苗將軍說李延慶還要派兵防禦劉光世,可有依據?”黃潛善打斷了苗傅的敘述。

“確實有依據,我們在平江的探子已經送來訊息,六天前,一支三萬的軍隊再次北上了,由曹晟統帥,他們應該是重新返回長江南岸防禦。”

黃潛善對左右笑道:“既然苗將軍情報做得好,我們還擔心什麼?”

趙佶笑道:“苗將軍請繼續說下去!”

“微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