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何行事。34【34薩評:這個方法是否有效得看碰上誰。要是碰上崇禎朝的御史高官,那就慘了—這些人都是道理說得比誰都明白都慷慨,投降起來比誰都快都徹底的職業騙子。美國沒有出過朱熹,他們對這一點不明白,是正常的。】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描述日本人心靈深處的思考、行動的態度。也許這個目標最終不能實現,但這是研究的理想目標。
在研究的過程當中,研究者將很快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即材料的增多並不能保證一些現象確定性的增加。譬如,對於一個人應在何時向誰行禮,就沒有必要對所有的日本人都進行統計研究。任何一個日本人都可以向你解釋這些公認的習慣性行為,只需要一些人證實一下,而沒有必要透過成千上萬的日本人獲得相同的資訊。35【35薩評:這倒說的不錯,日本人對於一些固定的規則,特別是禮儀的遵守,常常達到死板的地步。舉例而言,抗戰的時候,山東文登曾有日軍試穿便衣偷襲八路軍賽時禮部,但被輕易識破。理由很簡單,雖然換了便衣,但日軍軍規中有一條——士兵出營必須戴帽。恪守軍規的日軍因此為每一個便衣兵配了瓜皮帽一頂。於是,八路軍哨兵就看到了一幕奇特的景象—一些“老百姓”迎面而來,有揀糞的,有串親戚的,有要飯的,卻無一例外人人一頂暫新的瓜皮帽……不打,才怪呢。】
如果研究者試圖發現日本人生活方式賴以建立的前提,這項工作就遠比統計證實艱鉅得多。他所需要迫切瞭解的問題是,日本人如何用這些公認的習俗和判斷來觀察生活;他還必須解釋日本人的一些觀點是如何影響他們觀察人生的出發點和角度;同時他還必須努力使美國人也能夠理解,他們從完全不同的出發點來觀察人生。在這種分析工作中,最有權威的證據並不一定是“田中先生”——這是普通日本人的代稱。36【36薩評:“田中”大概是和平時期世界人民最熟悉的日本人名字了。這是因為“田中先生”是日語課本里面最重要的對話角色。】因為“田中先生”並不能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觀點;並且在他看來,為美國人寫的那些解釋無疑是多餘的。
任務——瞭解日本(9)
美國人在對社會進行研究時,很少研究建設文明民族的文化所依賴的各種前提。大多數的研究者都認為這些前提是不證自明的。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大都只關注觀點和行為的“分佈”,他們經常使用統計法來進行研究。透過對大量的人口調查資料、調查問卷的答案、訪談者的回答、心理測試等等,進行統計分析,想從中推匯出某些因素的獨立性,或者是相互依存關係。在輿論領域進行調查時,可以透過科學地選擇人口樣本,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民意調查。這種有價值的技術現已在美國發展成完善的體系。透過這種方法,就可以計算出某一公共職位的候選人或某項政策的支持者或是反對者的人數,支持者或反對者又可以按鄉村或城市、收入高低、共和黨或民主黨來進行分類。美國是一個實行###的國家,由人民的代表起草並且頒佈法律。因此,上述調查結果具有實際的重要意義。37【37薩評:提到###,我們的看法就是“一人一票”,其實,###也有很多不同的做法。今天日本也是實行###的國家,但是方法和美國不相同。美國的###制度同時決定執政黨和總統,而日本僅僅決定執政黨。日本的首相擁有和美國總統類似的地位,但是日本人沒有權利選舉首相,首相是由執政黨提名決定的,絕大多數時候由執政黨的總裁擔任。】
美國人可以進行民意調查,並掌握調查情況。他們之所以能這樣做,是因為有一個十分明顯卻無人提及的前提:那就是他們都瞭解美國的生活方式,並且認為它是理所當然的。透過這種調查往往能夠增強我們已有的認識。如果想要了解一個國家,首先必須對這個國家人民的習慣和觀點進行系統而定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