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已近黃昏,石心志看到佔領鄭州已成定局,便打馬飛馳回到師部向陳誠報捷。陳誠陳誠立即在電報稿上填上時間,馬上發出告捷電報。

其實,在肖乾前衛團到達鄭州南門前,上官雲相第四十六師的便衣隊也搜尋到鄭州東站,因為他們擔心遭遇西北軍,所以沒有敢進城,錯失了這個佔領鄭州的頭功。讓上官雲相後悔不已。

蔣介石收到第十一師佔領鄭州的電報後極為高興,連聲稱讚陳誠說:“子牧集開戰勝之端,曲阜挽垂危之局,鄭州結勝利之果,此次關乎黨國命運之大戰,陳辭修功居功至偉。”當即發給獎金二十萬元,釋出命令組建第十八軍,正式任命陳誠為十八軍軍長。

加官晉級,意氣風發的陳誠知道這個時候他需要低調,為了表示“不稱功,不貪財”,給蔣介石回電說:“職師得以首先佔領鄭州,上賴鈞座指揮有方,下靠官兵用命和友軍協助之力,賞金不敢獨受,擬分半數給上官雲相四十六師。”

陳誠將所得十萬元,發給每個官兵二元,約用去四萬元,其餘收作公積金。後來,陳誠用這筆錢創辦了“十八軍南通殘廢軍人工廠”和“吉安農場”,以收容殘廢軍人和老弱士兵。這樣,既拉了上官雲相一把,又博得了蔣介石的信任和十八軍官兵的擁戴。

陳誠的第十一師攻入鄭州、楊虎城部又趁勢攻佔洛陽,致使西北軍軍全線動搖,各級部隊叛降者連連發生。

第三百五十四章佈局 聲東擊西(一)

第三百五十四章佈局聲東擊西(一)

就在中央軍步步緊逼,西北軍各部不斷倒戈時,又是屋漏偏逢連雨天,跟隨宋哲元去洛陽保護西北軍退路的西北軍特務師師長葛雲龍,暗中接受了中央軍第十軍軍長徐源泉的勸降條件,通電投蔣了。

本就勢單力孤的宋哲元,少了葛雲龍師,手中僅剩趙登禹的一個師,更抵擋不住楊虎城的進攻,只好西撤潼關。

而楊虎城完全不顧及當年在西北軍時的情分,不依不饒緊追不捨至潼關,宋哲元無力抵抗,又不敢退回西安,只好由朝邑渡過黃河退往山西運城。

留守西安的劉鬱芬,在得知楊虎城由潼關直取西安的訊息後,自度無力抵抗,乃率同陝西一部分軍政人員以及留在陝西的部分西北軍將領家屬和衛隊千餘人,沿渭河北岸撤至朝邑,意圖退往晉南,和馮玉祥匯合。

可是楊虎城佔領西安後,不知抱著什麼心理,竟然又緊緊跟蹤追至河邊,無奈的劉鬱芬只好親自去見楊虎城,請楊虎城念及昔日情分,網開一面,放他們過河。因念及舊日情面,楊虎城除將劉鬱芬的衛隊留編外,包括劉鬱芬在內的其餘人員均任其退往晉南。

最後,由鄭州以西渡過黃河北撤的西北軍,比較完整的只有和中央軍還沒有接恰好叛投條件的孫連仲的三個師,季振同的衛隊旅。其餘的魏鳳樓、田金凱、程心明、安樹德、張凌雲、石敬亭、戴清宇、趙席聘、馮安邦、李松昆、馮治安等各部,皆以殘缺不全。

而且,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沒有聽從馮玉祥的命令進入晉南,而是分駐於新鄉、焦作、清化一帶,觀望態度十分明顯。

聽從馮玉祥命令進入晉南的有,宋哲元殘部約16000人;孫良誠部4個師約24000人;龐炳勳部約13000人;劉汝明部約8000人;過之綱部約15000人;高桂滋部約6000人;張人傑部約四五千人;張自忠部5000幹人。全軍共約10萬餘人。

隨後,蔣介石正式釋出命令,任命吉鴻昌為第二十二路軍總指揮;梁冠英為第二十五路軍總指揮。並通告西北軍、晉綏軍殘餘各部,必須向中央軍無條件繳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