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李治沒想到竟然這般快。

“吐蕃若是出動大軍,從決斷開始,需要各處抽調軍士,以及準備糧草輜重……臣算下來,需要十三日。”

他拿出一份奏疏,王忠良過來接了。

這是越級投遞,門下和中書的兩位大佬齊齊看了李元嬰一眼。

李治仔細看著奏疏。

這份奏疏先列出了各種獲得的資訊,隨後便是演算,哪一項需要多少時日……最後一一相加,得出了十三日的結論。

“好!”

李治讚道:“有了這個,此後大唐判斷吐蕃動向和時日便更有把握了。”

群臣不解,李勣問道:“陛下,可能給老臣一觀?”

李治笑道:“給相公們看看。”

奏疏傳遞了下來。

李勣第一個看,看完後,不禁欣喜的道:“陛下,這便是軍功啊!”

宰相們一一看過了,不禁對人渣藤刮目相看。

許敬宗說道:“滕王這份奏疏一目瞭然,從開始到結論,清晰直白,對了,老夫怎麼覺著見過這等……”

他皺眉想了想,“是了,老夫原先見過武陽公也是這般寫的……列出條件,隨後開始演算,最後得出結果……這是算學的手法。”

多謝先生的教誨……李元嬰點頭,“正是武陽公教授的手段。”

這等如同證明題一般的手法讓人讚不絕口。

“陛下,滕王頗為敏銳,要不……”

許敬宗差點就犯忌諱了。他想建言把李元嬰弄進朝中來效力,好歹給個官職。可這是宗室,這等事兒犯忌諱,只能給皇帝乾綱獨斷。

李治卻含笑道:“滕王這幾年頗為出色,朕也在想……去鴻臚寺吧。”

管走私的去鴻臚寺,這便是相得益彰。

宰相們都覺得這個法子不錯。

該謝恩了吧。

李元嬰竟然沒反應。

王忠良面色一冷,剛想出頭呵斥,卻見李元嬰上前,誠懇的道:“多謝陛下看重,可臣本是個疏懶的性子,原先就愛胡鬧,幸而陛下不棄,把臣留在京城管束。這幾年下來,臣越發覺著以前的日子過得荒唐,可終究要緩緩改之。陛下,如今臣依舊有些……不靠譜,萬萬不敢任職朝中,懇請陛下寬宥。”

宗室被猜忌是常事,李元嬰的輩分太高,是皇帝的叔輩。一旦有人蠱惑他謀反……皇帝的叔父登高一呼,那個影響力就不得了。

李治先前一時高興就給了個鴻臚寺的職位,可轉念就覺得不大妥當。但帝王言出必行,卻無法反悔。

沒想到李元嬰卻主動退卻了,這讓李治不禁鬆了一口氣。

他心情大好,讚道:“滕王越發的識大體了,朕心甚慰。”

宰相們對皇帝的這等心思洞若觀火,都覺得李元嬰果然是改頭換面了。

但有功不賞卻也不是明君所為啊!

李治在想著該賞賜些什麼。

錢的話,李元嬰是不缺的,那該賞些什麼……

“你要什麼賞賜?”李治突然想試試李元嬰的眼光。

李元嬰說道:“陛下,臣承蒙陛下關愛,已是粉身難報,如何還敢厚顏索要賞賜?”

他的眼睛發紅,看著真情流露。

這個滕王,越發的知情知趣了。

李治心中頗為滿意。

李元嬰吸吸鼻子,“臣昨日進宮去見母親,有內侍魏智說宮中如今頗為有些不妥之處,臣想陛下的後宮之中都如此艱難,臣若是再索要賞賜,這是何等的無恥!臣,萬萬不敢。”

嗯!

魏智……宮中不妥?

李治不動聲色的說道:“如此,朕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