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有餘依地的趨近(一)《餘障漸微薄,解脫曙光臨》(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六十七章:有餘依地的趨近(一)《餘障漸微薄,解脫曙光臨》
靈虛山的春天,萬物復甦,嫩綠的新芽從枝頭冒出,山間的溪流也歡快地奔騰起來,彷彿在奏響一曲生命的讚歌。阿明站在寺院的庭院中,望著眼前生機勃勃的景象,心中滿是對修行新境界的感悟與期待。
這些日子以來,阿明明顯地察覺到自身的變化。往昔那些如影隨形的業障與煩惱,如今正一點點地消散,如同冬日的殘冰在暖陽的照耀下漸漸融化。他能感覺到內心深處的自在解脫之感如同春芽一般,在悄然生長,愈發茁壯。曾經,看到精美的器物或聽到讚譽之詞時,心中難免會泛起一絲貪著;遭遇不如意之事或面對他人的冒犯時,嗔恨的情緒也會瞬間湧上心頭。但現在,這些情緒的波動變得極為微弱,彷彿一陣輕風吹過平靜的湖面,只泛起些許漣漪。
阿明深知,這是修行漸入佳境的徵兆,是朝著《瑜伽師地論》中“有餘依地”境界邁進的重要一步。他想起曾經在“思所成地”修行時,透過對佛法教義的深入思考與領悟,逐漸構建起內心對解脫的嚮往與信念;而在“修所成地”的長期實踐中,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言行與心念,才使得如今這些殘留的束縛開始鬆動。
在禪房內,阿明每日都會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禪定。他雙腿盤坐於蒲團之上,身姿挺拔如松,雙手結印,面容平靜安詳。隨著呼吸的緩緩深入,他的意識逐漸內收,進入一種極為專注的狀態。在禪定中,他清晰地觀照到自己內心的變化,那些細微的貪念與嗔意就像飄浮在空中的塵埃,在智慧之光的照耀下無所遁形。他不再像以前那樣被這些雜念所困擾,而是能夠以一種超脫的心態去審視它們,讓它們自然地消散。
一次,阿明在禪定結束後,與幾位同修在寺院的花園中相聚。花園裡,鮮花盛開,香氣四溢,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阿明師兄,你可感覺到自身的變化?我近日覺得心境前所未有的平靜,對世俗之事的牽掛少了許多。”慧能和尚面帶微笑地說道。
阿明點頭回應:“慧能師弟,我亦有同感。往昔那些容易擾動內心的貪著與嗔恨,如今已漸趨微弱。這讓我在研讀經典時,能更加深入地領悟其中的智慧。就如昨日我誦讀《金剛經》,仿若有一種全新的感悟,以往晦澀難懂之處,如今竟能豁然開朗。”
另一位同修慧覺也介面道:“是啊,我在日常修行中,也發現自己的專注力大大提升。以前在誦經時,思緒常常遊離,如今卻能長時間保持專注,彷彿與經文融為一體。”
眾人圍坐在一起,分享著彼此在修行中的進步與感悟,氣氛熱烈而祥和。然而,在這一片和諧之中,也並非毫無波瀾。
同修中較為年輕的慧明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師兄們,我雖也感受到內心的變化,但有時仍會被一些突如其來的雜念所幹擾。比如在禪定之時,會突然想起往昔的一些瑣事,或是對未來的修行產生擔憂。這該如何是好?”
阿明看著慧明,眼神中充滿了關切與鼓勵:“慧明師弟,這是修行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階段。當雜念升起時,莫要驚慌,亦不要刻意去壓制。只需以一顆平常心去觀照它,看清它的本質,它便會漸漸失去力量。就如同我們在‘有尋有伺地’修行時所學,透過觀察與思考,洞察心念的起滅。你要相信,隨著修行的深入,這些雜念會越來越少。”
為了幫助慧明更好地克服這一問題,阿明決定與他一起進行一場特殊的修行實踐。他們選擇了寺院後山的一處幽靜山洞作為修行之地。山洞中,靜謐無聲,只有偶爾傳來的滴水聲,彷彿是時間的滴答聲,提醒著他們修行的節奏。
阿明與慧明相對而坐,開始進入禪定。起初,慧明的臉上露出一絲緊張與不安,但在阿明的引導下,他逐漸放鬆下來。當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