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以上天。

從山上回家之後,吳岱栂便開始著手準備給林繼善的禮物。跟在吳岱栂身邊的小廝們,沒有一個敢小瞧吳岱栂做木工活,只是準備了很多專門給吳岱栂護手的東西,即便是在屋裡,不會凍著手,可做活即使不會傷了手,也會讓手上長繭,他們得小心護著。

遼城的報紙沒有斷過,像是邊境又打仗了,打得如何,那裡缺什麼啊!遼城下屬的處地哪裡受了雪災需要禦寒的衣物之類的事都會寫上,剛開始發表時,吳岱栂也擔心會不會有人送衣物的問題,若是有他們要怎麼處理,為此還向林知府求教過。

林知府現在越發的覺得報紙存在的重要性,“若是真有人把衣物送到報社,便讓小廝做好登記,然後由衙門統一送到受災的地方去。”這與上面的撥款不同,是百姓自發的向善,下面人若是誰敢貪這些,他絕對不會輕饒的。

開始的幾天,並沒有收到衣物,吳岱栂略有些失望,便想不會有人去捐,還和林繼善提了提,林繼善想著家裡有很多不穿的衣服,便跟爹親商量一下,林文氏絕對是支援孩子們的決定,想到不穿的衣服放在櫃子裡,若是儲存不好,還有可能會被蟲子吃了,想想便覺得心疼,自己又穿不上幾次,不如拿出來送給有需要的人。林文氏便帶了個頭,接著城裡一些大戶人家紛紛跟著相應,都是家裡不穿的衣服,不用的被褥,洗洗曬曬的都能用。沒多久遼城自發的捐出的衣物便推滿了衙門,由衙門的典史清點過後,主簿親自帶人去受災的幾個村子把衣物送過去。主簿回來時,已經到了年根,臉上帶著一些憂心和氣憤。

沒多久,在年前最後一期報紙上,滿版的喜慶之餘,一個角落裡有一條關於處理一位縣令的新聞。受災最重的某個村子便歸於這位縣令管,朝庭拔下來的銀子早就分發下去,可是村裡的村民一分沒拿著,連救災糧也沒有,眼看就要過年了,若不是主簿護送衣物過去,地些村民怕是年都過不了。

林知府很少把公事帶回家裡講,吳岱栂還是從報紙上知道的,自打報紙基本成型之後,他便不再每篇稿子都看一遍再決定發哪個,基本上都是由林繼善他們處理。報社還專門在衙門放了一人,美其名曰能夠最早得到訊息,衙門一來不敢得罪林繼善,二來是因為報紙對衙門的評價都很正面,他們對此便睜一眼閉一眼。其實報社的發展之快讓吳岱栂覺得挺詫異的,有次聽林繼善講,剛開始辦的時候,壓根就沒想到報紙會賺錢,尤其紙啊,墨啊都那麼貴,可是現在各大鋪子為了爭那兩版的廣告的地方,把價抬得那叫一個高。才子們再不管賺錢,還有時常過去的娣管著,這些娣可都是管家的好手。才子們家裡都不差錢,但是這賺錢和往裡扔錢,兩者的差距管家的娣們可十分的清楚。最後一期報紙賣完,把開需留足之後,每位才子離開時還各帶著一個錢袋,掂掂份量還挺足。

過年意味著團圓,吳岱栂以為今年他會很累,需要應付林家的親戚,指不定要聽到什麼樣的話,他是做足了準備,可讓吳岱栂意外的事,林家的親戚並沒有過來過年。年夜飯就林老太太和他們四口人。吳岱栂偷偷的問林文氏,兩位伯伯家的人怎麼沒過來,林文氏搖頭表示他也不知道,老太太只說不讓他們過來,具體為什麼他也沒問題出來。林文氏擔憂,怕沒過來的兩家會多想,吳岱栂反倒是鬆了口氣,這樣也挺好,免得聽到一些不愛聽的,心裡堵得慌。

年過得平靜,初二回了門之後,兩人便開始著手準備去京城的事宜,等出了正月兩人就要出發。三王爺在過年的回禮中附帶了一封信,催兩人快些進京,京城需要新鮮的東西,比如說在遼城辦得很好的報紙。

第84章 八四

從遼城到京城的路程放現代如果是動車也就是四五個小時的時間,普通火車大概十幾個小時,飛機的話會更快一些,但若是古代的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