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壽似乎想起了當年的一個有關於肅順的趣事,倒也值得一說。(未完待續。)
八十七、越南新主(六)
電報瞬息可至,到了夜間,慈禧太后就已經收到了這個訊息,有關於軍機處如何應對此事的建議,慈禧太后原本認為,除了在朗生前線繼續壓迫法軍,並且在外交上予以回擊之外,別無他法,正在為此事頭疼了,叫了太醫開了膏藥,準備貼到太陽穴去,接到了京中的奏報,也不過的懶洋洋的,“放著吧,什麼事兒啊?”
在行在之中人手不夠,王愷運暫且充當機要秘書之職,聽到太后吩咐,於是他開啟了摺子,略微一看,頓時挑起了眉毛,“西聖,這摺子,您還是要看一看比較好。”
慈禧太后依言接過了摺子,開啟一看,原本懶洋洋的精神頭消弭無蹤,“恩?沒想到京城裡頭這麼快就給了一個方案出來了?黎朝,”她下意識的拍了拍摺子,“是什麼情況,我卻是不知道了,只是知道如今的阮朝,那麼,這事兒,就叫慶海來,”她揚了揚臉,吩咐李蓮英,“他管著理藩院,這些陳年舊事,應該他是最清楚的了。”
慶海果然對於越南之事十分了解,侃侃而談,黎朝的建立還是在明朝的時候了,1407年,中國明朝滅越南胡朝,併吞越南。明朝在越南多有擾民之舉,再加上越南人的民族主義,使得反明衝突不斷。1418年,黎利在藍山起義反明,自稱“平定王”。黎利聽從少尉黎只的建議,於1424年起先佔領越南中部地區,再佔領東都(今河內)。黎利於1427年(明宣德二年)將明朝逐出越南。黎利擊敗中國明朝佔領軍後,釋出《平吳大誥》,宣示其驅逐明人,復興國家的功業及建立政權的合理性。1428年(順天元年),黎利稱帝,是為後黎太祖,國號“大越”,建立後黎朝。明朝亦冊封黎利及承認其政權,兩國訂立黎氏嚮明三年一貢之例,明朝不干涉越南內政,保持和好。
到了乾隆年間,黎朝地方割據勢力十分強大,1592年,後黎朝大將鄭松擊破北方莫朝,後黎朝重返升龍。此時鄭松權勢炙手可熱,自任“都元帥總國政尚父平安王”,掌握官吏任免、徵稅、抽丁、治民等權,地位世襲,人稱“鄭主”,黎皇只負責臨朝聽政及接見使節,後世史家以“黎氏為皇,鄭氏執政”來形容此一局面。越南南部則由阮氏家族控制,早在黎莫南北對峙期間,黎朝大臣阮淦之子阮潢因見鄭檢猜忌自己,便自請出鎮順化,時為1558年(天祐二年)。阮淦在順化積極經營,爭取人心,到日後發展成“阮主”政權。
踏入18世紀後半期,南方阮主政治敗壞。1771年,歸仁西山邑發生阮嶽、阮惠、阮侶兄弟起事(史稱西山起義),打擊阮氏政權。西山阮氏聯合鄭主,於1776年攻破富春(即順化),次年擊殺阮氏太上王阮福淳、新政王阮福暘,顛覆阮主政權,阮侶於1778年稱帝,阮主勢力剩下阮福映繼續抵抗。此時,北方鄭主政權亦呈現衰象,“將惰卒驕”,阮惠乃北征鄭氏,於1786年擊敗鄭軍,鄭主鄭楷自殺,升龍落入西山阮氏控制之下。鄭槰繼位為末代鄭主,但與黎昭統帝內鬨,在位僅一年餘便出逃,鄭氏政權終結。昭統帝企圖恢復權力不遂,於1789年(昭統三年)逃入中國,後黎朝滅亡。
“乾隆爺也為了越南出兵過一次,這就是十全武功之一的平安南,”慶海繼續說道,“但是其中有所曲折,咳咳,先勝後敗,高宗皇帝認為黎愍宗黎維祁已失人心,不能為越南之主,上天已經把黎朝拋下,故此不再助他復位。”
徵越統帥福康安擺下酒宴招待黎愍宗,聲稱安南酷熱,時值盛夏,不宜出征;待秋季到來之時便立即發兵討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