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卻也沒說出所以然來。

董元醇接話說道,“這個理兒是沒錯,只是皇太后既然說讓皇上決定,也是大約想讓皇上歷練歷練,看看他的意思如何。”

禮親王一下子沒了主意,各人都有各人的意思,說的都不算錯,雖然現在皇上已經開始看摺子了,慈禧太后叫起,他也會在珠簾前聽著,可極少說話,除非慈禧太后發問。

閻敬銘是不太管這些事兒的,他一心只管著財計的活,剛才心裡還在想著發行貨幣的事兒,回過神來見到禮親王有些煩惱,於是就開口說道,“王爺,這事兒,上頭怎麼說,咱們怎麼辦就是了!這裡頭的事兒,簡單,”他也不是一味的幹活之人,官場上的事兒,門清,“什麼人選,萬歲爺肯定是沒個準的,咱們先把夠格的人列出來,選個五六個人出來,履歷都寫起來,請皇上瞧瞧,若是想用誰,也圈起來,到時候咱們再請示西聖就完了!”

“秦人血性尚亂,民風彪悍,盛行私鬥,唯有商鞅的鐵腕護法,將這種私鬥之風導引歸正,施行軍功爵制,組成了彪悍無比的秦武卒;又實行法制,嚴明社會秩序,使秦國政局井然有序,百姓安居樂業,將一個山東六國眼中的“暴秦”規整為尚武遵法的國家,絕對不啻為再造之功。然而秦孝公鼎立支援與老秦貴族堅決反對的尖銳矛盾,卻最終形成了商鞅法家精神完整傳承與商鞅**車裂肢解的悲劇性衝突。萬幸的是,商君以血薦軒轅,使得法家理念制度,深深的烙刻在了秦此後歷代君主與老秦人的內心深處,須臾不敢或忘,寧死不肯違抗,直到秦始皇時代,仍奉商君書之法為圭皋,堅持以法家思想為執政理念,延請韓非,重用李斯,忠實的執行商君所提出的重法制,行郡縣,焚詩書,開秦律,統一度量衡等政策,而代秦而起的漢朝,理性的“漢承秦制”,智慧的“外儒內法”,終將商君的法家精神以時代精神包裝之進而流傳開去,為中國封建王朝的鐵血****抹掉了最後一絲人情味兒的同時,也讓中國的封建社會逐步走向繁榮與昌盛。以法制對中國影響而論,商鞅說第二,始皇帝不敢自居第一。”

王愷運侃侃而談,將光緒皇帝的兩個答案闡述的淋漓盡致,“假如龐涓與孫臏齊心協力,假如魏國能留住吳起,公孫衍,張儀,商鞅,範睢等等等等名士猛將,那麼是否有可能六國歸魏呢?假如趙國不是自毀長城,而重用廉頗李牧,是否能抵抗秦國虎狼之師?假如齊國不是耽於現狀,而是居安思危,聯手六國抵抗秦軍,那麼秦國統一是否還會那麼順利?山東六國,從來不乏名臣良將,然而總是缺乏明君聖主;也並非沒有團結一致過。”(未完待續。)

二、指點江山(三)

“縱使蘇秦掛六國相印實行合縱,但君主們依然勾心鬥角,蠅營於眼前利益,而沒有一個能著眼於長遠大局,卻常常嫉賢妒能,使得人才西流匯入秦國,當然也有忠心故主之臣,但即使是屈原韓非,若非他們的身份是王公貴族,怕多半也會成為秦國幕賓。”

“所以名臣和明君,這又合了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之意了。”光緒皇帝點頭凝思說道。

“就是這個意思了,”王愷運笑道,“本朝之中,高宗皇帝用和��⒐穡�淖諢實塾盟嗨常�侍�笥黴�淄跤迷���米笞諤模�際親罱�氖露��噬系故強梢匝�弦謊А!�

“是,朕就是如此想的,”光緒皇帝點點頭,“聽說昔日有相士對肅順判言:‘雖遇明君,不得其時’王師傅,這事兒可是真的?”

“江湖謠言而已,”王愷運微微搖頭,“不可當真,若是不得其時,如今肅順大人還在朝中為官,這又是從何說起呢?”

光緒皇帝顯然是不信王愷運的話,但是皇帝也不好一直糾纏這些江湖術士的畿言,於是就繼續說道,“請王師傅繼續講。”

“既然說到了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