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能力變差了。這些變化都說明太空生活並不像神話中所說的那樣美好,天上的〃神仙〃也不是那樣〃永葆青春〃。所以,不僅從晝夜節律上來看是〃地上一日,天上16日〃,從人的衰老程序來看,也是〃地上一日,天上16日〃!

航天員出艙活動及空間交會對接(1)

載人航天有三大基本技術,它們分別是載人航天器發射/返回技術、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和航天器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如果人類想自由探索宇宙的奧秘,建造空間站,飛往更遙遠的月球、火星等地方,就必須掌握這三大基本技術。

1 什麼是航天員出艙活動

出艙活動的英文是Extra Vechicular Activity(EVA)。根據國家軍用標準《航天醫學工程術語》(GJB2969…1997)的定義,航天員出艙活動是指航天員著艙外航天服到航天器艙外執行架設、組裝、維修等任務的過程。

根據這個定義,航天員出艙活動必須具備以下幾個典型特徵:

一是航天員必須脫離載人航天器或建在其他星球上的基地,才能算出艙活動。

二是出艙活動可以在太空中進行,也可以在其他星球表面進行。

三是航天員是出艙活動的主體,出艙活動是人的主動性行為。

四是出艙活動是一系列活動構成的動態過程,主要包括航天員出艙過程、航天員艙外活動過程、航天員返回艙內過程等。

航天員出艙活動共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身系安全帶,此帶類似於臍帶。但〃臍帶〃不能過長,航天員只能在離航天器幾米的範圍內活動。另一種較常用的是不繫安全帶,即航天員身背一個可控制的噴氣揹包(又稱太空摩托艇)自由飛行。此時,航天員的活動範圍可達近百米。不過,噴氣揹包重達100多千克,太笨重,為此,美國又研製了新一代載人機動裝置……艙外活動救援輕便服。航天員可透過綁在航天服前面的開關控制噴氣,實現各個方向的移動。

2 世界上共有幾次航天員出艙活動

截至2005年底,人類在太空中共進行了239次出艙活動。比較典型的出艙活動如下:

1965年3月18日,蘇聯航天員列昂諾夫穿著奧蘭艙外航天服,用一根米長的〃臍帶〃與飛船連在一起,走出了〃上升2號〃飛船。列昂諾夫在離飛船5米處活動,在太空中停留了24分鐘。此次出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艙活動。

1965年6月3日,美國航天員懷特乘坐〃雙子星4號〃飛船進入太空,並穿著G4C艙外航天服,在太空進行了21分鐘的出艙活動。出艙後,懷特身上有一根管纜與飛船相連,手持一個小型火箭,用噴氣裝置使自己在太空中機動飛行。

1972年11月10日,〃阿波羅17號〃飛船登月上天,11日,美國航天員身穿A7LB艙外航天服創造了7小時37分鐘的月球表面出艙活動時間最長紀錄。

1984年7月25日,蘇聯女航天員蘇維特蘭娜在〃禮炮7號〃上進行了3小時35分鐘的出艙活動,這是世界上女性參加的第一次出艙活動。

3 航天員出艙活動有何意義

航天員出艙活動是載人航天三大基本技術之一,是人類探索、開發宇宙奧秘不可缺少的技術途徑。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作用與意義:

一是利用航天員的能力與技術,可以對航天器進行維修與維護,更換受損的部件,保證航天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例如,2005年美國〃發現號〃太空梭進入太空後,航天員曾三次出艙檢視太空梭隔熱瓦破損情況,進行了修補,從而避免了重蹈〃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返回地球途中爆炸覆轍的災難。

二是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