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秦國軍事(第2/3頁)
章節報錯
以告訴監國,這天下,我秦國將士不可能管束過來。”闌
“這天下各地,大秦四十二郡,千萬百姓,每一個人都想要造反我秦國,監國是否要全部行此法,用以軍事脅迫,令其聽從朝廷政令?”
“可笑,監國以為憑藉著自己,當初何德何能能調動皂河西營與阿城軍對峙國學府門前?”
“因為那是軍令,陛下命你統帥皂河西營,皂河西營三校兵馬,皆聽從於你,無論你的命令如何,位於下者,必須絕對服從,無論對錯。”
“這就是大秦軍令,軍令如山,所令之處,兵鋒所至。”
“但是。”
“凡與軍國之事相伴者,令,必有所指,兵,必有所至,行,必有所果。”
“烽火戲諸侯之事,莫不是警訓。”闌
“而現在,監國所做之事,與烽火戲諸侯,有何區別?”
嬴城也冷聲道:“陳兵嶢關,武關,封鎖嶢武道,威懾上雒,便能讓不聽從政令的楚系忌憚不敢謀反,便能讓上雒安穩遵從政令,避免上雒因起戰事而糜爛。”
“敢問將軍這可有誤?”
王賁呵呵一笑,搖頭道:“監國還是不懂,何為軍事?”
“軍事,為國之劍鋒,藏於鞘,不出,環伺天下,自可令天下忌憚。”
“劍鋒絕不輕易示人,若出鞘,必染血。”
“若不然,監國以為,我秦國平定天下,將天下分四十二郡,百萬將士每天都在征戰不休,用兵事來平定四方?”闌
“錯,大錯特錯。”
“末將現在就來告訴監國,自天下一統之後,累八年,用兵不足百起,天下卻已安定,為何?”
“監國行至雍城,雍城官民莫敢不從。”
“監國行至陳倉,陳倉官民莫敢不從。”
“監國行至汧縣,汧縣官民莫敢不從,甚至監國在汧縣罷免全體官員,更是脅迫於五馬候,莫敢不從。”
“監國無論巡查,巡視,所帶兵馬不過百餘人,倘若真有一地謀反,監國可能脫身?”
“自朝廷政令推行一月來,無論朝廷政令如何,皂河三營,沒有釋出一道平亂之令。”闌
“監國莫不是認為這是靠李斯搞的那些陰謀詭計,靠著那些陰謀詭計令抓了上萬人豪門勳貴,而這上萬豪門勳貴任由李斯抓捕卻無一人反抗?”
“錯!”
“那是因為皂河三營的存在,皂河三營只要駐守在皂河,引弓待發,這關中,便無一人敢造反。”
“這就是軍事,不動則懾敵,動則滅敵。”
“因為所有人都清楚一點,若引動出兵平叛,便猶如引禍,抄家,滅族,屠三日,男為罪徒,女為娼妓,絕無半分仁慈。”
“末將可以與監國聯姻,那是末將以王氏嫡長子,族長繼承人之身份,在外,末將是王氏勳貴,與王氏謀劃是為家事。”
“但末將披甲聽令,那便是秦國太尉府護國都尉,只聽從於一道命令,陛下令,陛下既令皂河三營聽從於監國,末將便聽從於監國令。”闌
“而凡監國令,必為軍令。”
“凡軍令。”
“必須要明確,不得有一字之差,令所指,兵所至,行所果。”
“監國所令,所戰之目標是什麼,用兵要攻至何地,用兵之後要達到什麼樣的戰果。”
“現在勞煩監國告訴末將,舉六萬兵馬,兩營兵馬,目標是什麼,要攻打何地,攻打之後取得什麼樣的戰果?”
嬴城眉頭緊鎖的回道:“陳兵嶢關武關,威懾上雒,令上雒之地不敢謀反?”
王賁搖頭道:“錯,若行威懾,嶢關和皂河,沒有任何的區別。”闌
“甚至說,哪怕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