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老臣認為,在陪佑都制之中,還存在著另一個極大的隱患。”

“第二朝廷的存在。”

“即便是實行此制度,朝廷整體遷移不可能一次性全部遷徙,而朝廷每到一個地方,也就意味著陪佑都會形成一個新朝堂,這個新朝堂一旦操作不當,同樣會出現割裂大秦的情況。”

“而若如老臣所說,三公九卿巡視組,也是必須要及時召回避免巡視組權柄過大而產生割據的情況。”

“至於說陛下所說的勞民傷財,老臣倒覺得這僅僅是其次。”

“沿著九條馳道,一路皆修建有離宮,這些離宮除了陛下及三公九卿以及各路巡視有入住之外,其餘人無法入駐,只需要稍微擴建離宮,便是一座稍微弱於咸陽宮的宮殿,而讓老臣擔憂的是,朝廷的安危以及陛下的安危。”

“因為一旦遷移朝堂,便不能如陛下巡視天下一般,可隱匿行蹤,必須時刻將自己的行蹤告知天下,以便讓各地驛差將各地文書實時送達中樞。”

“而這,若是讓有心之人利用,反倒是可以擁有一舉毀掉我秦國中樞的可能。”

既然始皇帝讓說,李斯也沒有什麼可顧忌的。

當即也是喋喋不休了左右論證了起來。

有反對的意見。

也有贊同的意見。

整體來說,意思非常的明確。

咸陽作為秦國的都城,不可能廢除。

陪佑都制的好處同樣很明顯。

如果能取其折中之法,便是一件利在萬古的國策。

至於說完全是按照嬴城所提議的陪佑都制實行,不可取,其中所隱藏的風險太大。

而接下來。

李斯也是對兵解制進行了全方位的論述。

並沒有什麼建設性的意見。

只是單純的提出問題,論證問題,並象徵性的解決問題。

在秦國的官員,尤其是三公九卿這些身居高位的重臣。

通常不會亂說話。

但只要說話。

基本保持三個步驟。

提出問題,闡述利害,解決之法。

要不是此時是在集思廣益的討論,李斯對其中的一些問題,根本不會輕易的提及。

“陛下,末將倒是覺得,兵解制可以成為秦國的兵制!”

就在李斯說完,馮劫卻是微微一頓,起身道:“其他事情,末將也不懂,但是若論兵事,末將還是頗有自信的。”

“兵解如今秦國所有駐守營,府兵,遴選其中精銳並擴充精銳將士,將所有的將士分散於鄉里之內,組建鄉兵,無戰無鄉兵,有戰聚鄉兵,反倒是可化解一些別有用心的將領因為軍事強大而有異心。”

“天下之亂若是以宏大來分,可分為兩類,外亂與內亂,外亂即外敵入侵,首先,若有外敵出現在邊境之外,遊騎會先發現並迅速通傳邊境守將,即便是匈奴騎兵縱橫,抵達邊境至少需要三天時間,這是最快的速度,若有步卒此時間還要延長至十天以上。…

外敵需要從邊境叩關,這是第二道防線,散兵遊勇不必多慮,大規模入侵可拖延至一月,這一月的時間,足夠邊境集結兵力了。”

“而在兵解制之下,末將認為,我大秦邊境的第三道防線,將是最強大的防線,兵解於鄉里,這意味著在邊境每一個鄉里,都擁有作戰能力,即便是邊境被突襲,外敵進入我大秦疆域,也會寸步難行,被拖延進一座又一座的鄉里之中。”

“外敵若聚集而來,那便讓鄉里將士執行堅壁清野之策,組織大撤退,大規模行軍程序會以軍事規模增多而下降,這可以給朝廷足夠的反應時間。”

“而通常情況下,外敵是以散兵遊勇的方式,小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