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楩心裡清楚,這絕對不是一個好兆頭,但他倒也沒覺得太過糟糕。畢竟其他幾位藩王現在都在封地,而朱允炆這樣做就是為了監視他們。但朱楩本人並不在封地,而是準備回京述職,所以就算有眼線進入雲南王府,對他來說也沒有什麼太大影響。

然而,這件事讓朱楩明白,朱允炆已經邁出了對付藩王的第一步。儘管他還不清楚自己回京後該如何應對,但既然知道對方已經開始行動,他也只能隨機應變、見機行事了。

此時朱楩面色不變,將信疊起來收好後放入懷中衣帶,岔開話題問到:“大姐夫,這兩日那些安南人在你這兒花多少銀子,可有記數?”

韓聞這才感嘆起來:“殿下你還真別說,自打他們這麼一來,就單是布行和鹽鋪最近兩日都銷了不少貨。”

朱楩會心一笑,說道:“這些都是官營的鋪子,也是商號們必須的原料,想要開飯館兒就得用鹽,想要開紡織鋪就得用布,咱們官營的鋪子賣點原料都能掙錢,那城中的商戶們這兩日指定是了開了花。”他深知這背後的商業邏輯,也明白這種繁榮對地方經濟的推動作用。

接著,朱楩又補充道:“而且,他們買了布料、鹽巴之後,肯定會有其他的需求,比如請裁縫做衣服,請廚師做飯等等,這樣一來,整個城市的經濟都會被帶動起來。”

聽到這裡,韓聞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喜悅之情。他暗自慶幸自己有這樣一個聰明能幹的妹夫,大明能有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王爺,不僅善於經商,還能給地方帶來如此多的好處。

然而,作為一名儒生出身的官員,韓聞也意識到自己對商業的瞭解實在有限。透過這次事件,他開始重新審視商業對於地方經濟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過去,他或許認為農業才是國家根本,但現在看來,商業同樣能夠促進經濟發展。僅僅依靠人口流動所帶來的消費,就能夠讓一座城鎮獲得可觀的收益,這無疑是一個令人矚目的現象。

韓聞深知,作為一名地方官員,他需要更全面地理解各種經濟活動之間的關係,以便更好地推動地方發展。而這次與朱楩的交流,無疑為他開啟了一扇新的視窗,讓他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韓聞決定加強對商業領域的學習和研究,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引導地方經濟的發展。同時,他也希望能夠藉助朱楩的經驗和智慧,共同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發展道路。

韓聞又在院中與朱楩就著經濟發展的問題進行了一番討論,朱楩給他所說的這些理論是他以前聞所未聞的理論,但卻又不是胡說,每一條理論都很有道理。朱楩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深入分析了各種政策和措施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並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和解決方案。他的觀點獨到而深刻,讓韓聞受到不小的啟發。

他們探討了如何促進農業生產、提高農民收入;如何加強商業貿易、拓展市場份額;如何最佳化資源配置、提升產業競爭力等重要議題。朱楩不僅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見解,還引用了大量的資料和例項來支援自己的觀點。韓聞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提問並發表自己的看法。

兩人就這麼一直聊到晚上,夜幕降臨,繁星點點。他們沉浸在熱烈的討論中,完全忘記了時間的流逝。直到袁巧兒她們回來吃晚飯,這才將一見如故的兩人分開。

吃過晚飯,大家各自回到房間休息。朱楩將今天韓聞帶回來的兩封信交給袁巧兒,袁巧兒翻閱起來。看完後,她不禁心頭一震,捂住嘴巴,瞪大了眼睛望著朱楩。

以袁巧兒的聰慧,一眼就能看出這信中的深意。令她震驚的是,這兩封信的內容竟然與一個月前他們還在安南時那個夜晚營帳裡所說的完全一致。

不是袁巧兒不相信,而是相信後再得到確認,才讓自己更加震驚,朱楩摸了摸袁巧兒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