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南將周家趕盡殺絕。
在普通百姓看來,那一長串的涉案人員名單,簡直就是個權貴列表,讓他們在咋舌之餘也總有些幸災樂禍之感。
但哪怕是政治敏感度不高的百姓,也總有腦子轉得快些的。
兩千五百多萬石的糧食被盜賣一空,糧倉裡拿不出糧食,又逢旱災,秋收時江南等地糧食必然減產,到時候,是否還會有足夠的糧食填飽他們的肚子?
意識到這一點的百姓回去後首先做的,自然便是拿出家中的銀子先買下一家人大半年的口糧,然後,沒有了餓肚子的危機,這些百姓自然會想到自己的親朋好友,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親近的人到時候慌了手腳餓肚子吧?
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沒用幾天,京城百姓間就颳起了一股搶購糧食的風潮,帶來的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京城的糧價幾天之間就漲了兩成。
還不僅如此。
京城雖然糧鋪不少,但又怎麼經得起百姓們如此大肆搶購,幾天之後,糧價上海還不算,那下手慢的人就算捧著銀子,都再買不到糧食了。
江南等地大旱的訊息京城無人不知,在這種情況下買不到糧食,百姓們哪有不著急的,京城買不到,京城周邊的地方總該能買到吧?
抱著這樣的想法,京城百姓又將目光看向了京城近郊的城鎮……
糧食短缺的恐慌,就這樣以京城為中心,一層層向外擴散開來。
待朝中官員發現不對之處時,事態已經發展到了很難控制下來的地步,百姓的恐慌源頭在於大旱與盜賣官糧帶來的糧食短缺,若是不能把這源頭解決掉,相信就算是關了城門不讓人出去,也無法將那恐慌控制下來。
可如今的京城在先前百姓們的搶購下,糧食儲量確實不足,就算從其他地方調糧食過來,也總得要一段時間才行。
在這種情況下,主審盜賣官糧案的蕭靖北,在一次早朝時,又向趙天南上了奏摺,建議追贓。
這個贓,自然是指的盜賣官糧一案裡被官員們低價盜賣出去的官糧。
趙天南這段時間都儘快得不可開交,江南等地大旱的情況時刻要關注著,盜賣官糧一案的最新進展亦不能放鬆,好不容易案子審完了,還沒來得及對涉案官員的處置作出決斷,京城又有了搶購糧食的風潮。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作為站在大武朝最頂端的那個人,趙天南最明白如今大武朝面臨的局面。
江南等地大旱,秋收時糧食至少減產一半,大武朝有一小半地方的百姓都靠著這幾處產糧地支撐著過活,這一下子這幾處地方糧食減產這麼大的比例。糧食短缺是絕對無法避免的。
若是現在不予理會,真到了秋收之後,恐怕整個大武朝都會因為糧食不足而陷入長久的動亂。
趙天南當初用了近二十年的時間,才打下大武朝如今的江山,他自然不會允許自己的江山因為這一次大旱就陷入如此境地。
所以,幾乎沒多作考慮,他便同意了蕭靖北那追贓的建議。
這些年被盜賣的官糧達到兩千五百多萬石,不僅數目巨大,而且時間還過了這麼久,追贓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可不管怎麼樣。哪怕只能追回一部分先度過了這個難關。也比坐看大武朝因糧食問題而動盪來得好。
於是,在幾處糧倉所在地,隨即又掀起了一波追贓熱潮。
追贓兩個字說來容易,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是很難。
能在明知道糧食是從糧倉裡盜賣出來的情況下。仍敢接手那些糧食的。不是自身就是有實力有底氣的大商賈。便是背後有權貴做依靠,想從這些人手裡將他們用真金白銀換回來的東西摳出來,這本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更何況,過了這麼長時間,那些他們接手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