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初的宣傳體制結構,到後來進一步詮釋每個機構的作用,和一些對老百姓好的政策。反正是‘說話’麼,又不是讓百分之百落到實處,如此的詮釋只為了降低敵方百姓的牴觸抗拒。將軍府這幾個月的做法很不錯,很有效果。

即使地方上殘留的地主鄉紳對於復漢軍政府依舊抗拒,但老百姓慢慢接受了復漢軍這一套跟往日‘朝廷’完全不同的體制。後世的兔子們總說: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這話也有幾分正確。老百姓知識不多,很多人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不會認,但他們有一個自己的心,也能看得出來那些政策好與壞。

“把咱們許給混元教的東西都給他們。”夏收結束後,雖然還沒收到初步的糧食統計,陳惠還是相當高興的,於是面對劉之協的又一次登門相求,很大方的就把自己當初的許諾兌現。

混元教真的是幫了將軍府大忙了。不是他們牢牢吸引住了清兵的注意力,這幾日的戰場哪裡會那麼輕鬆呢。所以混元教的名聲再臭,再被人齷病,陳惠也不願意賴皮,翻臉不認賬。

後者已經穿過黃河,走出徐州府北境,進入山東境內了。這些混元教義軍一路所過,烏煙狼藉。不要說到來的夏收還能緩解多少當地的糧食急切了,被混元教義軍這麼一過,劉松他們又給滿清官府製造出了十幾萬難民。加上已經絕收了的黃河南岸諸州縣,山東地界就不說了,光整個徐州是被混元教糟蹋的只剩一張張嘴了。徐州府可是有百萬人口的……

而且混元教現在所處的位置直接影響了大運河安全,北京城裡造出的大炮,想要儘快運到蘇北和河南戰場,大運河依舊是他們必須依賴的生命線,可現在幾萬混元教義軍就盤踞在運河邊兒上,你讓北京怎麼來運?乾隆怎麼敢運?(未完待續。)

第二百三十四章 復漢軍的支持者

【求訂閱,求訂閱】

隨著夏收的結束,將軍府各級官員官吏的工作就更加忙碌起來了,因為老百姓交稅交糧食的日子到了。在稅制這一塊上,復漢將軍府有‘師承’明清的,像徵商、鹽鐵、榷酤、榷茶、坑冶及雜徵等,這些‘好’的稅制都是需要繼承下來的。復漢軍唯一改動的就是田稅,也就是21世紀中國被取消了有幾年的農業稅。

康麻子當初玩了一手‘盛世滋丁,永不加賦’,可以說收攬了大把大把的民心,在後世也被不少人吹捧為‘第一德政’,是康麻子‘千古一帝’的最直接表現,但實際效果是怎樣就讓明眼人齒冷了。因為這政策並不是絕對的平均,1000人收1000兩銀子,現在人口變成了2000人,就每人收半兩銀子了,不是那麼回事。而是‘抵補’。即按人派丁者,一戶之內開除與新添互補,不足以親族丁糧多者抵補,又不足以同甲丁糧多者抵補。“裡頂裡,甲頂甲,戶頂戶”:“某戶開除,必須某戶頂補;倘戶有十丁而九丁死、逃。又無新丁報補,即以一丁而供九丁之徭。戶絕則累甲,甲絕則累裡”。如此,包賠引起逃亡,逃亡導致更多的包賠,引起的惡性迴圈,讓在籍之丁日少,丁徭日重。

蓋因為滿清入關沿襲明朝制度,地稅、丁銀分徵。清廷雖然多次實行蠲免錢糧,但田賦蠲免不等於丁銀減輕。雖然丁銀也屢有蠲免,顆清廷對人丁一直都沒能進行一次徹底有效的清查。康熙年間,人丁增長很快,可他們大都不入戶籍。這樣,國家對這些人無法進行控制和管理,地方官吏豪紳由乘機壓榨,使貧苦百姓不得不遷徙、流亡。流動人口日益激增,必定要干擾社會安寧,引起社會動盪。康麻子甩出“盛世滋丁,永不加賦”這一大幌子,控制了人口,穩定了社會的秩序,鞏固了滿清的封建統治,算是把全國丁銀總額基本固定了下,使廣大農民負擔相對穩定,逃亡人口減少,有利於滿清國力的發展。最重要的是,它為以後的雍正朝實行‘攤丁入畝’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