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直白的道,陳鳴現下的‘高抬貴手’,那就會是一個比較明顯的訊號。在陳惠眼中,陳漢已有湖北又並取了大半個湖南,現在又要連通東南,再加上豫西南和漢中,陳惠覺得自家已經有‘招賢納士’的本錢了。
而陳鳴在湖南就已經如此做了,這次下江南就要把‘示意’做的露骨一些。
但即使如此,復漢軍在蕪湖的收穫也是巨大的。誰讓蕪湖是整個江南地區都數一數二的手工業基地呢?即使這裡是以米市交易和漿染業為經濟的支柱,但遍佈蕪湖的鐵匠、銅匠、木匠也是不能小覷的。復漢軍在攻下蕪湖後,收攏了超過二百支粗糙的燧發槍,就是產自蕪湖工匠之手。
“這種彈簧能用多久?”陳鳴拿著拆卸下來的彈簧對著太陽。身邊的劉武等人掩嘴失笑。
雖然不知道這槍機主彈簧和主簧片的質地究竟如何,但陳鳴不認為它們有多麼好了,這東西能支撐多少次燧發機機動呢?而且蕪湖本土製造的燧發槍拿在手中是那麼的沉甸甸的。
復漢軍的火槍燧發機制造最初也是自我摸索,但很快他們就有了實物參照葡萄牙火槍,經過幾年的磨練,和重金懸賞下的多次改進材質和工藝,陳鳴敢放心大膽的說自己燧發槍的水準不會比葡萄牙低。而蕪湖當地工匠的山寨,卻比最早時候的小南溝作坊還要粗糙一些,可靠性和機械效能都很不理想。再加上槍管的材質和鍛造工藝也如舊事,要不是清軍的火藥多少有了改進各地方的火藥都從粉末狀轉為顆粒化的了,這東西的射程和威力不會比之前的火繩鳥槍強哪裡去了。而且蕪湖本地燧發槍的製造速度緩慢!
可不管怎麼說,這也是燧發槍,能生產這種火器的工匠,復漢軍在蕪湖府衙搜到了名錄,按圖索驥,只要人還待在蕪湖家中的,就連大人帶小孩一快捲走,加入復漢軍的槍炮局。
現在復漢軍下屬的槍炮工廠已開到了第六分局,規模是越來越大,裡頭的聾啞人和殘疾人也越來越多。在力所能及的工作中,聾啞人和殘疾人認真賣力,服從命令,嚴守紀律,是任何一家‘工廠’都夢寐以求的員工。但是他們對於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到底差了一些,對於工作中的改進和新發明就更要遜色於正常人了,當然基數多了總能出幾個異才,這裡說的是大部分。陳漢已經從民間收攏了一些懂手語的人來當他們老師,但想改變他們的整體素質,則必須要有耐心的等待。這個時長甚至需要幾代人。
所以,整個復漢軍槍炮技藝的研發和改造,大權還握在正常人的手中。多增加些民間的工匠進去,能夠激發刺激他們的主動性和創作**。
也是陳鳴抵到蕪湖的當天,守備一師第一批東進的部隊開出了南京,魏寶成率領的第一營當然位列其中。從安慶東來的這一路上,第一營是出盡了風頭,站在船頭上魏寶成是意氣風發。
一天的時間都不到,他們就在鎮江碼頭登岸了。
一支支部隊在碼頭登岸,集結,然後排著整齊的隊伍開到鎮江城外已經準備好的兵營。
鎮江往南的清軍已經撤離丹陽,現在蘇杭的清兵民勇還在向常州匯聚,另外江陰清軍的水師戰船繼太平洲初戰之後,又連續兩次逡巡太平洲,跟遊弋在那裡的復漢軍戰船二次、三次交火。而當復漢軍水師大舉出動壓過太平洲的時候,烏龜墩的清軍戰船又利索的退到江**面了。
這些戰報都被送到陳鳴的手裡。
陳鳴對第三師、守備一師陸地上的戰鬥不感興趣,他重點關注的是水師。
復漢軍與清軍水師的較量已經碰撞了三次,除了第一次復漢軍佔據著兵力的優勢,碰撞中佔了比較大的便宜以外,剩下的兩次小規模交手,只能說不勝不負。
三次碰撞,水師部隊對清軍的炮船有了比較清晰地認知,他們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