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涉事之家同罪。蒲昌城城主龐特的外甥也是主謀之一,法官令判之日,楊易即派人將他連同三個已經查出來的主謀打入大牢,預定依唐律七日之後當眾執刑,跟著又派人封了龐特的姐夫的財產。但楊易至此還不肯罷休,仍然在順藤摸瓜,要將所有涉事者、掩護者全都抓出來。
訊息傳出,整個高昌都沸騰了,慕容歸盈驚道:“這不是逼龐特造反麼?張大都護怕是失算了!”
薛覆在邊關聽到訊息,對馬呼蒙道:“龐特真是個蠢貨!雖然我們和這件事情沒什麼關係,但他畢竟是經由我投降的,如果他再幹出什麼蠢事來,就算大都護不疑我們,我們臉上也不好看。”
急忙派人送了一封書信給龐特,要他趕緊綁了自己的妹夫去高昌請罪。薛復人在龍泉關,那裡位於高昌西北,蒲昌城卻在高昌東南,他的信使雖然騎著汗血寶馬,但才走到半路又聽見了一個驚人的訊息:蒲昌城的人在龐特的外甥即將行刑的前一天竟然集眾圍住了楊易所居住的府邸,意圖將他謀殺!
不料楊易自進城第一天就有了準備,他所帶五十個人個個都是守城的好手,進駐府邸之後便作了種種安排,從暗中營建防禦設施、準備防禦工具到儲存糧食、確保井水等等,直將那座府邸當做一小小城堡來用。龐特的姐夫在此事上乃是先斬後奏,預先並未告知龐特,所帶都是家丁,如何能是楊易手下的對手?楊易只留二十人守住府邸,卻派三十人殺出府外,這三十人那都是虎狼一般的大唐將士,當晚凡來圍攻者凡一百二十人,來不及逃走的全部死於橫刀之下。楊易這才帶了剩下的二十人衝出,就用這五十人奪取了一座城門,也不急著走,就據著城門自保,一邊向高昌報信。
這一來事情可就鬧大了,謀殺派來辦案的中郎將,這和造反何異?
薛復的信使走到中途就知道此事已經無法挽回。
那邊龐特聽到了姐夫的轉述之後勃然大怒,將姐夫罵了個狗血淋頭,跟著又陷入極大的恐懼之中,最後哭道:“沒辦法了,沒辦法了……我讓你們害死了啊!”
這時薛復的信使才趕到,龐特看也不看,就讓人將信使殺了,跟著傳檄境內,大罵張邁忘恩負義,要高昌、焉耆境內所有的回紇、佛門起兵響應,又向伊州派遣使者,表示願意將蒲昌城獻給歸義軍,一邊又派兵威脅赤亭關,赤亭關上駐兵望見蒲昌軍的旗幟便不戰而退。
唯一不順利的,是楊易所據守的城門無論如何奪它不下,不過龐特內荏色厲,猶在城內高叫:“張邁能夠得到高昌,靠的是我,現在他既然不仁不義也就休怪我無情!我能將高昌獻給他,也就一樣能將他趕走!”
高昌境內本來也有些老舊勢力對張邁的改革很不滿,聽到蒲昌城的訊息以後真個動了起來,竟然有四個部落群起響應,這些部落造反的背後則都暗中得到了部分寺廟的支援。
初春的雪尚未消融,高昌境內已經戰火點點,就連焉耆境內也有些不穩起來,顯明聽到訊息趕緊來見張邁,希望張邁對這件事情能從寬處理,他說道:“治大國如烹小鮮,這次鄭長史的改革似乎做得太急了。如果能夠從緩慢行,或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張邁冷笑道:“治大國?高昌是哪門子的大國?”召集高昌的父老和幾大寺廟的主持,將楊易送回來的五顆人頭擺在案上,問諸父老、主持道:“當日我進城之後,與諸位相約,我當竭盡全力保護百姓,百姓以當依時依法,納糧納稅,相約條文還銘刻在高昌城外,大家還記得吧。”
眾父老、主持都說:“自然記得。”
張邁道:“我自得高昌以後,可有不依法幹過什麼惡事沒?可有不體恤民力幹過什麼暴政沒?”
眾父老、主持都慌忙說:“沒有。”
張邁又道:“如今我並未毀約,而蒲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