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祝允明還是秀才,能不著急麼?”

作為一個穿越者,方應物忍不住啼笑皆非,剛提挈了唐伯虎一把,轉眼又要去抬舉祝枝山麼?

這年頭士人的裙帶門第風氣實在是。。。。。。傳說中的江南四大才子這就湊夠一半了。方應物忍不住自言自語的輕聲吐槽一句:“過兩天文徵明會不會又找上門來?”

唐廣德耳朵靈光的很,登時睜大了雙眼,訝異道:“文徵明?大人你是說文壁文徵明麼?

他也是李老先生的弟子,與犬子同齡,但目前聲名不響,大人你如何得知?難道大人有什麼神通不成?”

方應物極其無語,剛說一句文徵明就真蹦出來了,名震野史的江南四大才子就快要齊活了。不過四大才子最後一位徐禎卿還小,現在可能也就五六歲,肯定不會來麻煩自己。

看到方應物的神情,唐廣德可能覺得自己有些過分,面有愧色的說:“不過李老先生不好意思麻煩在下太多,所以他這次便沒提文徵明。”

方應物心情只有一個詞,古怪!

說起歷史上撲街四大才子的功名之路,唐伯虎早年還好,祝枝山和文徵明完全都是辛酸淚。

其中祝枝山七次會試不中,文徵明頭髮都白了還在為舉人奔波,只能寫下“滿頭塵土說功名”的句子(還被某穿越者抄襲了)。

難道在自己手裡推動一下他們的命運?這種感覺真是奇異,方應物神遊天外、橫貫古今,半晌才收回了神思,點頭道:“本官知道了,為國舉才也是應有之義。”

當然,方應物也有自己的政治考慮。蘇州幫在今後數十年人才興盛,出了一堆堆的宰輔尚書。而自己總是和蘇州幫結仇不見得好,能有機會施恩於人,提前埋點人情也不算壞事,反正只是順手之勞而已!(未完待續。。)

ps: 先補昨天的,今天還有。

第五百五十七章 這話你也信?

徵糧是個瑣碎的細緻活,著急也急不得,方應物縱有通天之能也只能按部就班的來,所幸進度一直不錯。

在宣德朝之前,江南錢糧都需要糧長運往京師。京師在南京時,距離還不算太遠,當京師遷往北方後,這運糧差事便辛苦到能令人傾家蕩產了。

宣德皇帝體諒民情,又改了規矩。在揚州、淮安運河沿線設立水次倉,江南人民只需年底前將稅糧運到水次倉,然後來年開春再由漕軍負責運至京師。

所以對方應物而言,到年底時便算任務結束,向江北水次倉輸送的漕糧數量就是業績情況。

至於明年開春以後,那是漕運總督的事情了,不屬於他這督糧欽差的工作範疇。

十一月份時,提學官商良臣按臨蘇州府,放了幾場考試。方應物提挈後進,懷著一股惡趣味心思將幾個“年輕”人全推薦上去。

他給唐伯虎文徵明要來兩個秀才功名,而祝枝山的氣運則要等到後年鄉試。不知道這流行於野史中的幾大才子如今得了自己助力,原本科場撲街的命運會發生怎麼樣的改變。

隨後又到了十二月,成化二十年即將結束,秋收徵糧也進入了尾聲階段。

根據粗略統計,除去損耗外,蘇州府今年徵糧實際數量大約可達二百四十萬石,為五十年來之最,江南地區可達四百五十萬左右。

換句話說,督糧欽差方應物沒有白白絞盡腦汁、費盡心思,大約能夠圓滿完成差事了。到了這個地步。方大欽差也漸漸放鬆,心思更多的用在別的地方。

比如說在哪裡過年就是一個問題。回浙江或者去南京找便宜外祖父都是不錯的選擇。但官身不得自主,不經朝廷允許不能想去哪裡就去哪裡。私下裡去了是要被彈劾的。

所以方應物考慮再三,還是息了專門去過年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