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戰火紛飛。

北齊更是陷入了被周邊鄰國群起而圍之的危險境地。

安康帝率領大軍痛擊東離與西周,幽州軍抵抗北蠻大軍,涼州軍餚谷關抵禦突厥鐵蹄。

北齊軍力捉襟見肘,涼州形勢更是岌岌可危。

涼州兵力不足,面對突厥二十萬鐵騎,涼州的五萬大軍加上幷州的五萬龍驤軍,合起來也只有十萬大軍。

餚谷關不似野狼谷,有險可守,餚谷關只是建立在平原上一處防禦工事而已。

突厥鐵騎上次吃了虧,這次吸取了教訓,誓要速戰速決,趁著餚谷關兵力空虛,一舉攻克餚谷關,馬踏涼州。

但是,他們低估了涼州軍與龍驤軍阻擊他們的決心。

突厥鐵騎幾次衝關,馬蹄聲如滾滾驚雷,震得大地都在顫抖。他們高舉長刀,寒光閃爍,嘶吼著向餚谷關發起排山倒海般的衝鋒。每一次衝鋒,都似黑色的潮水洶湧撲來,試圖將這平原上的防禦工事瞬間吞沒。

涼州軍與龍驤軍則嚴陣以待,他們在城牆上用強弩、巨石拼命還擊。箭矢如雨般射出,巨石帶著呼嘯砸向敵群,一時間,城下突厥士兵人仰馬翻,慘叫連連。但突厥鐵騎毫不退縮,前赴後繼,一輪又一輪地衝擊著關隘。

儘管敵軍攻勢兇猛,涼州軍與龍驤軍的將士們眼神中卻滿是堅定,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死守餚谷關,絕不讓突厥鐵騎踏入涼州半步。他們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鋼鐵防線,與突厥鐵騎展開殊死搏鬥。戰鬥從清晨持續到黃昏,又從黑夜殺到黎明,雙方都殺紅了眼。

然而,兵力懸殊加上連續作戰,涼州軍與龍驤軍漸漸力不從心。但即便如此,他們依然沒有一人退縮。最終,十萬涼州軍與龍驤軍全部戰死,鮮血染紅了餚谷關的土地。而突厥鐵騎也付出了陣亡十五萬的慘痛代價,剩餘五萬兵力也是傷兵居多,失去了繼續進攻的能力。這場慘烈的餚谷關之戰,成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傳奇,永遠銘刻在這片戰火紛飛的神州大地上。

五萬突厥鐵騎馬踏涼州,涼州百姓慘遭屠戮與掠奪。

一時間,涼州陷入了一片混亂。

涼州之慘狀讓書院為之動容。

於是,書院出手,聯合劉柏瀟率領的一萬鎮守羅東城的守軍前往涼州,誅殺突厥騎兵。

在那血腥的戰場上,當突厥鐵騎與涼州軍、龍驤軍拼殺得兩敗俱傷之際,遠方的洛東城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原來是書院的年輕弟子們,在聽聞餚谷關告急後,毅然決然地與劉柏瀟率領的一萬洛東城守軍一同趕來支援。

書院弟子們雖大多出身書香門第,但平日裡除了研習經史子集,也修習兵法武藝,心懷家國天下。此刻,他們身著素色長袍,外罩輕便皮甲,手持長槍利刃,眼神中透著與年齡不相符的堅毅。劉柏瀟則身披厚重的鐵甲,腰佩長劍,騎在一匹高大的戰馬上,面色冷峻,他深知此次任務的艱鉅,但保家衛國的使命感讓他毫無懼色。

這一萬援軍趕到時,突厥鐵騎雖已傷亡慘重,但剩餘的五萬兵力仍在做著最後的掙扎,試圖徹底拿下餚谷關。他們見有新的敵軍到來,便分出一部分兵力,朝著援軍方向衝來。馬蹄聲再次如雷響起,突厥鐵騎揮舞著長刀,口中發出狂野的呼喊,試圖用氣勢嚇退這支援軍。

劉柏瀟見狀,立刻勒住韁繩,高聲下令:“列陣!” 一萬守軍迅速按照平日訓練的陣法,排列成緊密的方陣,前排手持盾牌,後排架起長槍,宛如一座移動的鋼鐵堡壘。書院弟子們則分散在方陣的四周,他們擅長靈活作戰,準備隨時應對突厥鐵騎的突襲。

突厥鐵騎衝到近前,揮舞著長刀,狠狠砍向守軍的盾牌。“砰砰” 之聲不絕於耳,盾牌上瞬間出現一道道深深的刀痕。然而,守軍們紋絲不動,用盾牌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