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漢鎮刺史府南下通往靈州的道路上。

一輛接一輛的載重馬車,拉著各種各樣的補給物資,一眼望不到頭。

老高因為剛剛從北方回來,正在休整,陳飛要準備去甘州的事項,這南下接應饑民的事情,自然落在了老白頭上。

作為這次接應饑民的總負責人,老高對於接應兩三萬先期抵達的饑民感覺壓力不大,但是對於之後可能抵達的十數萬,甚至數十萬饑民的到來,說實話也是壓力滿滿。

說來說去,興漢鎮雖然把從南方收攏饑民作為長期的計劃來進行,但卻沒有因之做好任何準備,按照興漢鎮的計劃,怎麼著也要等明年百屯計劃取得階段性成果之後。

至少刺史府那個時候是不會缺糧的,這次要不是機緣巧合之下佔了甘州,這數十萬的饑民,那可真是絕大多數要消耗在這個註定寒冷的冬季了。

幾十萬人啊,老高想到,這就是歷史上那個強盛的大漢王朝麼?

果然,史書上的春秋筆法總會給予那些王侯將相,對於普通百姓來說,能輕飄飄地混個“民相食”或者“易子而食”恐怕就是極限了吧。

“這該死的世道!”

來自後世的老白,如果不是從南方商隊那裡瞭解到饑民的苦難,哪裡能夠想得到,這些對自己來說的先民,居然經歷瞭如此的苦難。

每隔六十里,老白就按照之前的計劃,安排一隊施工隊,在現場選擇的地方留下,卸下一批給養,這些施工隊,將透過開挖窩鋪的方式,建起一個臨時的營地出來。

當然,每個臨時營地的窩鋪都是有數的,不會超過五百個,按照每個窩鋪容納二十人的一般容量和三十人的極限容量,這樣的一處臨時營地,一次的極限接待能力是一萬五千人。

臨時營地所能補給的東西,只有配給的奶食品、炒米和鮮肉乾,當然,如果馬上開始的黃河動捕能夠有大收穫得話,閒魚罐頭也會成為今年饑民補給的標配。

這樣的營地將會持續執行下去,直到南邊再沒有饑民到來。在原本的計劃當中,所有的饑民都將會直接分配到計劃好的移民點,但之後對這個計劃進行了調整。

所有的饑民都將在刺史府的臨時營地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適應性生活,在這三個月的生活當中,每個人都將會被培訓新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興漢鎮屯民守則。

所有饑民都將接受一定的文化常識培訓,每個人至少需要認識兩百多個字,會算一百以內的加減法,而且要在此期間,詳細地統計饑民的技能和專長,並按照其具體能力進行編組,最終調整後的編組,就是一個屯堡的雛形。

如此一來,在抵達新的屯堡成為屯民之前,總體的秩序就會形成了,而且透過興漢鎮民法培訓的屯民,對於規矩就會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就避免了今後很多的矛盾和糾紛。

刺史府營地的規模很大,並分為了多個區域,一些饑民中的精壯可能會被抽調,形成臨時的建設兵團,在冬季集中優勢的人力,在從刺史府到靈州的廣大區域內,按照規劃修建水渠和農田水利設施,之後才會復原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