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你們是來搞笑的嗎?(第2/3頁)
章節報錯
提亞大營開始旗幟搖動,營門大開之時,搞笑的一幕出現了。。。
西面,對西面的山頭上,先有一面羅馬的鷹旗出現,然後是號角聲,一隊隊羅馬步兵出現在山頭上,密密麻麻的全部都站在那裡,傻愣愣的看看帕提亞的軍營,然後再看看劉行他們。
握草,三缺一啊!
你一定會問為什麼?
為什麼帕提亞和羅馬會同時在一個時間點出兵,對嗎?
好吧!我來告訴你,古代軍隊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抵達!
首先,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基本概念,大軍團行動,在古代極其耗費糧食!
在古代,一萬軍隊一個月的消耗量是十分驚人的。以羅馬帝國為例,一萬步兵一個月消耗的穀物總重量為28.5萬千克(285噸),而一萬騎兵(每人1匹戰馬和1匹馱馬)一個月內消耗的糧草是285噸穀物和6000噸的草料。你可以想象一下,需要多少人和牛,來轉運這6285噸糧草?再想象一下,運這6285噸糧草到遠征軍營地,路上運輸的部隊,護衛的部隊,牛和馬要吃掉多少?注意,不是隻去就行了,他們還要回來的,要計算回程的糧食消耗!
在漢武帝時期,為了打敗匈奴,漢朝不惜好馬喂精糧,軍馬吃的可都是黃燦燦的粟米,馬吃的可比人多,又增添一筆不小的糧食供應。漢武帝征討大宛時動用了“牛十萬、馬三萬匹,驢騾數萬”,無論是馬還是牛,它們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糧草才能夠維持寶貴的機動性。
大漢是真的智慧,他們找到了辦法。
從文帝、景帝開始,漢朝就入粟於邊,即每年將大量糧食運往邊境貯存,為武帝反擊匈奴打下基礎。不過這種準備顯然是撐不起漢武帝的野心的,隨著戰爭的深入,後方運輸的路途逐漸延長,消耗也在增多,出現過“千里負擔饋餉,率十餘鍾致一石”,消耗量達到九成。
這麼說吧!為了搞死匈奴,漢朝差不多也搞死了自己!
回到主題,羅馬和帕提亞選在這個時候,是因為接下來就是糧食收割的季節,只要拿下敵人,就能就敵於糧,甚至還能運回大量的糧食!
這樣打仗才合算,戰爭本質就是一道血淋淋的數學題。
羅馬人和帕提亞人都算的很清楚,九月初抵達,戰鬥一個月,拿下這個城,然後掠奪一切,包括糧草,包括奴隸,包括工匠。
這樣,軍隊回程時滿載糧草和財富,可以帶著巨量的收穫,在王都裡驕傲的遊行,用來宣傳王的英明神武。
現在好了!
他們準備了大半年,所有的軍團也按時抵達了,可這一刻真的非常的尷尬,你知道嗎?
帕提亞和羅馬本來就是死敵,他們為了亞美尼亞打的昏天黑地。
對於羅馬而言,今天,現在,他們西面沒有敵人,北面的蠻族還沒有構成真正的威脅,阻止他們擴張的就是面前的這個極其噁心的帕提亞!
為什麼噁心?
因為帕提亞人不講武德,從來不進行正面對決,永遠就是遠端射箭。然後,一旦羅馬重步兵衝上去,這群混蛋就開始跑,永遠都是一箭之地的距離。
如果,羅馬重步兵一旦協調不好,某個方陣衝快了,那帕提亞第二個噁心的東西就會冒出來。那是帕提亞貴族的親兵,也就是重甲騎士,他們會成群的用金屬鎧甲的戰馬,強行衝擊凸前的羅馬方陣,很少有步兵方陣能頂得住這些重甲騎兵的撞擊,很快重步兵方陣就會解體。
雙方搞到現在,羅馬人想出了三個辦法:
一,加強騎兵,無論是羅馬自己的騎兵還是僱傭外族騎兵,六千羅馬重步兵現在乾脆徵集六千騎兵,與他們一起作戰。
二,加強羅馬扭力弩車,它們的射程遠超弓箭。你不是在遠處射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