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沖天。

而此時正值六月,天氣炎熱異常,前兩日持續的高溫早已將空氣中的水汽蒸發殆盡。這使得燃燒彈所引發的烈火得以毫無阻礙地肆虐燃燒,彷彿要將一切都吞噬殆盡。那烈烈燃燒的火焰與高懸天空中的烈日相互呼應,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令人膽寒的畫面。

每投擲兩個小時,乞力就下令前進百米,重新列陣,重新將火雨投入羅馬人的軍營。

羅馬人的弩炮也能發射到四百五十米的距離!然而,一百五十米的差距,這短短的距離卻宛如一道深不見底的文明鴻溝,無情地橫亙在羅馬人面前,成為他們難以逾越的巨大障礙。

就在此時,一種前所未見的炮坦步相結合的戰術橫空出世,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羅馬人的頭上,將他們打得暈頭轉向、不知所措。這種精妙絕倫的戰術組合讓羅馬軍隊完全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毫無還手之力。

眼見局勢不利,羅馬方面匆忙決定在營地內集結士兵,企圖從右側營寨大門突圍而出,並對不奴族那嚴整有序的車陣發起猛烈攻擊,以期扭轉戰局。可惜事與願違,正當這些好不容易集結起來的部隊準備衝鋒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投石雨從天而降,密密麻麻的石塊如同暴雨般傾盆而下,瞬間將這支隊伍籠罩其中。剎那間,哀嚎聲、慘叫聲此起彼伏,無數士兵紛紛倒在血泊之中,傷亡極其慘重。面對如此慘烈的狀況,羅馬人不得不緊急解除集合狀態,各自抱頭鼠竄,只求能儘快逃離這片死亡之地,回到安全的家中。

,!

而那位領軍的羅馬將領,在這生死攸關的最後時刻,當機立斷地捨棄了所有寶貴的物資,率領著他手下殘存的全體羅馬士兵,不顧一切地朝著後方的城寨狂奔而去。他們的腳步踉蹌而慌亂,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唯恐稍作停留便會被兇猛追擊而來的不奴人趕上,從而落得個全軍覆沒的悲慘下場。

最後,居然順利逃入下一個軍事營寨。

另外,不奴族向裡海周邊的海岸,不斷探索的船隻,開始偵察裡海周邊的船舶製造工廠和碼頭。

現在海面上到處都是揚起的潔白風帆,不奴人的戰船和貨船都非常好,它們效能非常不錯,就是太貴!

現在的不奴族只生產兩種船隻,一種是擁有船員三十人,載重量一百五十噸排水量的輕型快運帆船。

另一種是擁有船員六十人,三百噸級別排水量的大型運輸船。

所有船舶的都採用鋼鐵和木頭混合使用,龍骨和框架部分採用鋼鐵結構,而其餘部分多采用木頭。

不奴族的船舶製造非常特點:

船體的橫向結構由緊密的肋骨和隔艙板構成,縱向強度依靠龍骨和大櫓維持,如廣船,結構堅固,具有較好的適航性和續航能力。

兩側有護板,船艙為水密隔艙結構,底尖利於破浪,吃水深,穩定性好,安全舒適。

風帆採用軟帆,這些船就像是東西方結合的產物,船體擁有東方船舶的堅固性,而風帆的利用部分採用了歐洲人的軟風帆。

現在每條船都有兩臺三射重弩機,能夠發射弩箭和燃燒弩矢,射程四百五十米。

每條海船之上的水兵都有特殊的甲冑,浸油藤甲,對就是孟獲他們用的藤甲。

藤甲擁有不錯的防禦同時,還能漂浮在水面之上,是海軍在對比過所有甲冑以後立刻就選上了這種新的甲冑。

六月十一日,二十條不奴人的海軍的船隻,進攻了貴霜人的海港,他們始終保持遠距離,一直在用重弩射擊貴霜人的小船。而貴霜的小船也用重弩和弓箭攻擊不奴人的船隻。

廣袤無垠的海面上,兩國海軍的船隻縱橫交錯、穿梭往來,彼此之間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追逐戰。漫天飛舞的箭矢如雨點般密集地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