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都吃驚不已。

然後老船匠指著船舶開始介紹:“

我們的船舶樣式,是袁華先生設計的,他稱之為飛剪型。

飛剪型帆船的特點有以下幾點:

一,船首設計,船首是空心設計,設計水線以上呈凹形曲線,形似彎刀刀刃,航行時能“剪”開波浪而行。從側面看有些像90度的部分圓弧面。就像一把張開的剪刀,剪開海面。

二,外形設計:外飄較大,整個艦艏體積也大,儲備浮力大,可有效避免直線艏在惡劣海況下上浪和埋首現象,減少動力損失,具有較高的耐波性、高速性和縱向穩定性,整體適航性好。首部有較大的懸伸,可以擴大甲板面積,有利於錨機和系船裝置的佈置。

三,船舶外形設計,這船型非常瘦長。船身修長且前端尖銳,長寬比一般大於6:1,這種設計有助於提高航速,減少航行阻力。

首部水線面有內凹,後體逐漸變廋的有傾度的水線十分協調地過渡到狹窄的圓尾,與優美的船首型式和諧地混成一體。水下形狀設計成最小阻力型,以進一步提升航速,同時保持一定的橫向阻力剖面。

船帆設計,帆面積非常大:一般使用3-4桅全裝備帆裝,帆的橫向尺寸大大超過船寬。桅杆高度達船長之3/4,在頂桅帆上還掛有月亮帆和支索帆,有時在船之兩側還有外伸帆桁,稱翼帆槓,可掛翼帆,進一步增大了帆的橫向外伸面積。

3桅飛剪船之前桅距船尾部較遠,因此可用稍短的斜槓,帆間干擾較小。首柱延伸了船體的長度,沿首柱外伸一斜槓,就可在首部多懸一些支索三角帆,有利於擴大撐帆的容量。

有小的幹舷,較少的上層建築,不僅改善了船舶穩性,而且可以充分發揮帆的作用,使船幾乎貼著水面航行。

早期我們的飛剪船多為全木質結構,現在已經發展出半鋼飛剪船,船體更加細長,用鋼來做船梁,鋼桅取代木桅,索具也用機械齒輪驅動的機械取代了全人工操作,大大減少並降低了船員數量和操作成本。”

羅馬工匠震驚了,他們問道:“你們用鋼鐵來造船?那造價會多麼可怕?”

不奴族船匠們都笑了,“我們不奴族最不缺的就是鋼鐵,而且鋼鐵作為核心支撐,船舶遠比木材堅固。”

他們指著船體的內部結構說道:“我們不奴族的船隻,船體的框架現在都是鋼筋為縱橫框架,木板外掛,中用木板隔開分出不同的水密貨倉,這樣就算一個船艙漏水,也不影響其他船艙,船隻依然能夠正常航行。”

羅馬工匠問,“為什麼沒有槳?這船有多快?”

不奴工匠說道:“最早的船支是有的,但是隨著桅杆和帆布的增加,我們現在已經可以利用橫向的微風出港,我們在逐漸淘汰划槳。”

他指了指港口外,那條羅馬的貨船說道:“我測量了一下,平均速度是羅馬貨船的兩倍以上,極速是你們的三倍,順風我們能跑出30公里每小時。”

所有羅馬工匠都無語了。。。公里這個概念他們不懂,但三倍速度?可能嗎?

不奴族工匠從他們的眼睛裡看出了質疑,他笑了笑,說道:“造好以後,你們自己比一比,就知道了。羅馬的船追求槳多,而我們追求帆多,袁華先生說,我們不奴族的一切設計都在追求極致的速度。”

:()大漢與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