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御駕親征.受困龍臺(第1/2頁)
章節報錯
就在唐太宗為征伐西涼六國持續騷擾頭疼不已的時候,西涼六國內滅法國和的盧國中的一支民族靺鞨族再次崛起,建立了渤遼國,渤遼國在大柞榮的帶領下,橫掃四方,大柞榮是一位更具野心,性格更加激進的雄主,渤遼國的強勢崛起構成了對大唐新的威脅,唐太宗緊急召集大臣商議應對之策。朝堂之上,眾臣議論紛紛。魏徵站出諫言:“陛下,如今渤遼新立,銳氣正盛,不可與之正面交鋒。臣以為可先派使者前往探其虛實,再以和親之計暫撫其心,同時暗中操練兵馬,待時機成熟一舉破敵。”太宗聽後微微點頭。
另一邊,大柞榮也深知大唐實力雄厚。他雖有野心,但也明白若此時與大唐決戰,勝負難料。於是他一邊擴充軍備,一邊也在等待大唐的動靜。
不久,大唐使者到達渤遼。大柞榮親自接見,表面上熱情款待,心中卻在揣測大唐的意圖。使者表明來意,提出和親之事。大柞榮佯裝思考,實則權衡利弊。他心想,這或許是個深入大唐內部的好機會,便欣然答應。而唐太宗這邊則抓緊時間訓練精銳部隊,一場暗流湧動的博弈即將展開……
英雄與時代的碰撞總能激盪起波瀾壯闊的篇章。大唐盛世,一個讓後人無限嚮往的時代,卻也在其輝煌的背影下,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暗流湧動。彼時,西涼六國蠢蠢欲動,意圖聯合渤遼國,共同侵犯大唐的邊疆,一場關乎國家尊嚴與領土完整的較量悄然拉開序幕。
大唐帝國,屹立於東方,以其強大的國力、繁榮的文化和開放的氣度,吸引著世界的目光。然而,和平的表象下,危機四伏。西涼六國,這些曾經臣服於大唐的小國,在利益的驅使下,開始蠢蠢欲動,集結兵力,意圖一舉突破大唐的防線。更為嚴峻的是,他們似乎與遠在東方的渤遼國達成了某種默契,大有合兵一處,共謀大唐的勢頭。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大唐的朝堂之上,一片譁然。朝臣們各抒己見,有的主張以和為貴,透過外交手段化解危機;有的則力主強硬,認為只有用武力才能扞衛大唐的尊嚴。在這關鍵時刻,李世民,這位開創了大唐盛世的英明君主,展現出了他非凡的決斷力與魄力。
“朕要御駕親征,以顯我大唐國威,並震懾四方強敵。”李世民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字字鏗鏘有力,彷彿能穿透時空,直擊人心。他的決定,無疑是對大唐國力的自信,也是對敵人挑釁的最直接回應。
為了應對這場前所未有的邊疆危機,李世民精心佈局,力排眾議,親自點將,組建了一支前所未有的強大軍隊。秦瓊、尉遲敬德、羅成等名將紛紛被委以重任,各自率領五萬精兵,分別從西、東、南三個方向進攻西涼六國的側翼、左翼和右翼,形成三面夾擊之勢。而侯君集和張公瑾則作為預備精銳,帶領十萬軍隊,隨時準備出奇制勝,直搗西涼後方老巢。
李世民本人,則親自帶領李靖、徐茂公等智勇雙全的將領,以及八萬御林軍,跨越天山,經河西走廊,直指渤遼。這六路大軍,如同六條蛟龍出海,浩浩蕩蕩,直逼西涼六國而來,誓要一舉蕩平敵寇,恢復大唐的安寧與秩序。
然而,戰爭的殘酷往往難以預料。李世民雖然佈局周密,但西涼六國與渤遼並非等閒之輩。他們早已在西域龍檯布下了天羅地網,等待著大唐軍隊的到來。當李世民剛一到達龍臺,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防禦。這裡的防禦工事堅固異常,敵人更是利用地形之利,設下了重重陷阱,使得大唐軍隊陷入了困境。
與此同時,另外五路大軍也遭遇了各自的麻煩。秦瓊的西路軍在西涼側翼遭遇了頑強抵抗,進展緩慢;尉遲敬德的東路軍則遭遇了西涼精銳騎兵的突襲,損失慘重;羅成的南路軍雖然成功突破了敵人的防線,但後續補給線卻被敵人切斷,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而侯君集和張公瑾的預備精銳,在試圖偷襲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