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難道“長壽”是醫療標杆的唯一選項?對大部分人來說,顯然,重點應在於“健康歲月”而非單單壽命延長,要做到這一點,改變思維,更新觀念恐怕是必須而非例外。

由於傳統醫療觀念主要是在“治療”,所有的人力、資金幾乎都是放在疾病上,從各種最新的研究、突破、發現就可見一斑,因此絕大部分都離不開新的藥物或新的療程。只可惜,這些成果並非惠及普羅大眾,與擁有健康的意義相比,更只是消極地彌補傷害,而非積極地促進提升健康。正因為焦點不同,大多數人對所謂“預防”的見解,大概就只能停留在預防注射、多做運動、多休息、注意飲食、多吃蔬菜水果等普通常識,對於已失去健康者而言,則只能人云亦云,任隨擺佈了。

其實,通常的醫療病例,大約只有25%可透過各種醫學診斷,經由藥物、手術等方法而有效治療,也只有這部分是現代醫療的最大貢獻,其餘絕大部分的75%情形是靠身體自行逐漸改善。這種自我痊癒能力,早在2500年前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稱之為“自然療愈能力”。

因此第一個要樹立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