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是有些感情的,何況小女兒家本來就膽子小。但李世民也第一次意識到一個事實,與兕子感情最好的謝家人竟不是謝小蠻,也不是杜惜君,竟然是謝逸。
聽聽小公主喊“逍遙哥哥”多親切,擔心之情也溢於言表,顯得萬分真誠,那種表情似曾相識。
李世民沉吟許久,終於想起來,當年自己出徵在外,觀音婢(長孫皇后)不就是這般模樣嗎?
一瞬間,兕子的形態像極了她母親。以至於讓李世民格外注意,也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若非只有六七歲的年紀,李世民可能真的會懷疑女兒和謝逸之間有沒有什麼私情。
轉念一想,兕子到底還小,懂什麼啊?多半是自己想多了,李二陛下理所當然給自己“不靠譜”的想法開脫。下意識認為只是兕子心性善良,本來和謝逸比較熟稔,下意識會有這樣的反應。
李世民嘆息一聲,柔聲安慰道:“莫擔心,父皇已經派人去營救了。也許要不了多久謝長史就能回來。”
“真的嗎?”兕子眨著通紅的眼睛,認真地詢問。
“是啊,父皇什麼時候騙過你?”李世民同樣回答的很認真,彷彿做出了一個承諾似的,的那實際上他自己也沒底……
李治到底年紀大些,清楚地聽到父皇口中的“也許”兩個字,這是個假設性的回答。根據剛才聽到的內容,再想到父皇震怒的聲音,素來鎮定的中書舍人馬周那有些匆忙的腳部步。李治便心中瞭然,事情比想象的更為可怕。。
按照大家的言辭習慣,如果非要說“也許”這兩個字,也許自己的長史真的回不來了。一時間他心中泛起許多念頭,有種說不出的難受。
如果不是在父皇當面,又不想嚇到年幼的妹妹兕子,李治說不定會當場大喊出聲的。
但是。他終究沒有,終究忍住了。
相反還跟著父皇一起安慰晉陽公主兕子,但背過身去的時候。李治的表情格外陰沉,無比低落,嘆息聲從未停歇。
……
草原上出了這麼大的事情根本瞞不住,更何況李二陛下自始至終都沒有打算隱瞞封鎖訊息。
畢竟只是失蹤的兩個使臣,沒有要弄的太神秘,太緊張,否則被外界猜測,以訛傳訛,反而會引發更多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使團“失蹤”的訊息擴散出去,頓時在長安城裡不脛而走,掀起軒然大波。
震驚!
這是一個震驚的訊息,自打擊敗頡利率領的東邊突厥人以後,大唐人骨子裡都是驕傲的。從君主到百姓,都下意識認為四周的部族該歸附大唐。
時間久了,這種感覺習以為常,如今突然冒出使臣在薛延陀遭遇不測的訊息,眾人第一反應是薛延陀竟然敢驚擾不敬大唐,真是活的不耐煩了。
故而此事立即在長安城裡引起熱議,一時間可以說是眾說紛紜。
大部分關心國是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後果,尤其是可能的戰事,紛紛露出憂國憂民神色,卻也有人準備趁機發財。
一旦開戰,糧食價格必然暴漲,每一次都是如此。剛從洛陽來到長安的鄭斌一邊大肆囤積糧食,一邊幸災樂禍,與宿怨甚深的他甚至還有幾分得意。你謝逸才學出眾能怎樣?平步青雲又能如何?還不是一命嗚呼了,人死了就什麼都不是了,哼哼。
除了鄭斌,李承乾也是如此想法,身為大唐太子,使臣遭遇不測那是不得了大事,該憂慮,該考慮為國分憂的。
所以他立即出入太極宮,及時建言獻策,倒也算盡職盡責。但回到東宮,四下無人的時候,李承乾便有種抑制不住的衝動,想要放聲大笑。
謝逸死了,死在了薛延陀。
雖然尚無明確證據,但從目前的掌握的訊息來看,應該是**不離十了。這個囂張